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带来质的飞跃,近年来企业在逐步加大科技资源投入的同时也对科技投入的回报有了更高的期待。无限的项目需求和有限的资源供给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矛盾。科技物力、财力资源的不足都可通过加大投入立刻得到满足,由于科技信息资源有一部分依赖于人力资源,但是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长期培养才能与企业融合,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为主要的矛盾实质上是当前企业内部的科技人力资源无法跟上企业发展的需要。面对有限的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管理能力的不足进一步约束了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可能。因此建立一套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科技资源配置管理体系,以达到对信息化建设自主可控和对资源使用灵活高效的目标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多项目科技资源配置管理应该抓住两个思路,一是通过对资源与项目的内部管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科技资源自身的潜在特性;二是要对科技资源配置进行过程化管理,从资源配置前期的资源需求预估、寻找资源配置解空间、资源与项目评价、外包资源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目前国内的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在预估资源需求时多以需求文档作为依据,采用类比估算和自下而上估算法,其中类比估算准确性差,自下而上估算存在标准不同意,工作量大的问题。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功能点法IFPUG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较高的优点。以我国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IFPUG进行了针对性改造,使得调整后的功能点法与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更为契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某银行过去三年的条目化需求进行深度学习,识别需求文档中的各种潜在特征并与最终资源需求量建立关系模型。最终结果表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自动化功能点法工作量评估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抵消同行评议法中的主观因素影响。组织内多项目环境中的有限资源配置面临着资源冲突的问题,可以采用关键链法在多项目环境下识别容量约束资源,通过对多项目进行优先级排序和非连续性任务拆分,使得容量约束资源的使用呈现均匀化,持续的识别优化后的基于关键链的多项目容量约束资源直至容量约束资源不再更新。通过复写MapReduce并行编程模型中的关键函数,结合关键链法可以对多项目中的资源冲突、同步、缓冲等进行仿真,对多种资源配置方案进行执行结果预测和比较,可为科技人力资源配置方案提供有效指导,最终证实了柔性系数相同资源团队可能具有不同的资源使用效率。项目群在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和实施后的评价由于涉及的项目多,项目间存在交叉,往往难以掌握具体情况。通过收集项目过程和资源管理数据,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大数据体系,可以实时监控项目进度并对项目进行综合后评价。从科技人力资源个体上,可以收集历史数据通过可视化界面为管理者呈现相关统计分析信息辅助资源配置决策。利用综合云模型将项目管理数据转化为外包项目管理及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结果,克服了不同主体对客观世界中认知概念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有利于项目参与者和决策者统一认知。国内部分大型企业近几年刚刚开始试点人力资源池外包模式,这种外包是以管理责任不外包为基础的。通过对资源池模式定义、实施前提条件、优缺点分析,描述了规范的外部资源管理流程,针对外部资源流失为项目带来的知识转移成本升高进而拖延项目进度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薪酬激励机制,通过实证可知合理提升部分外包人员薪酬的支出要小于外包人员流失导致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