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也逐渐完善。外贸企业因其业务跨越国境,销售与收入的实现不能同步,容易产生资金短缺的问题。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的一种重要方式,买卖双方可以利用其获得融资上的便利。但是,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时间较短,国内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管理、业务开展尤其是风险防范上存在很多问题。 鉴于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阶段,出口在对外贸易中占比更大,本文仅从出口商信用证融资的角度对比分析不同贸易融资方式及其风险与防范。信用证项下针对出口商的贸易融资方式主要有:打包放款、预支信用证、出口押汇、汇票贴现、福费廷、出口信用保险等。这些融资方式除了国家政策、法律、外汇、信用、操作和信用证诈骗等风险外,还存在特殊性风险。 针对出口商信用证融资的不同方式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和特殊性风险,国家、银行和企业都应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国家应当完善贸易融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统一规范银行发放信用证融资的行为。商业银行在严格调查出口商的信用程度和贸易真实背景后,要分别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进行风险防范,正确评估风险因素,出台更具体规范的融资规定,并且随着贸易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减少损失。而出口企业也可以根据国家和银行的具体规定以及自身贸易的特点从打包放款、预支信用证、出口押汇、汇票贴现、福费廷、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中选择适宜的信用证融资方式最大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