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系统观察了马鞭草有效部位(effective part of Verbenaofficinalis L., EPVO)对人绒毛膜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构建JAR/VP16耐药细胞株,探讨EPVO的耐药逆转作用以及逆转机制,将中药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共分4个部分: 一、马鞭草药材质量控制及其抗人绒毛膜癌有效部位的提取与筛选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为检测指标,测定马鞭草药材中上述两种物质的含量,建立马鞭草药材质量控制方法。马鞭草醇提取液采用系统溶剂法依次萃取,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等4个不同部位,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和氚-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法,筛选出氯仿部位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具有显著增殖抑制作用,称其为马鞭草有效部位(EPVO)。 二、EPVO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凋亡促进作用 应用MTT法和~3H-TdR掺入法测得EPVO对JAR细胞有显著增殖抑制作用,并呈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药物作用后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并出现典型凋亡峰;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阶梯状DNA条带”;荧光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凋亡细胞百分比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电镜观察可见染色质浓缩边集及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