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国家建构理论的方法论比较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jsword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是政治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美国政治学对国家和国家建构理论的研究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伍德罗威尔逊对国家理论的探索。此后,国家及相关的话题并没有成为美国政治学的中心热点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回归国家”浪潮,美国政治学对国家的研究和探索正式地迈入了“国家建构理论”的时代。从这一时期开始,美国国家建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诸如查尔斯蒂利和弗朗西斯福山等对现代民族国家、国家职能和国家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同时,早期中国学者也开始了对现代国家问题的探讨,但是20世纪初的中国研究大多数是对西方理论的引入和总结,而对本土化的理论研究不足。相比美国,中国的国家建构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学者王绍光等对国家建构理论或者国家政权建设的引入。此后,中国学者也开始了一些本土化的研究。新时期,中国和美国的政治学研究进入了不同的发展轨道。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和总结。中美学者研究国家和国家建构理论的过程和历史是截然不同的,这一定程度上是由方法论的流变而决定的。简而言之,美国的方法论经历了一个从定性研究霸权到定量研究霸权的过程,直到今天某种程度上两种研究方法能够在国家建构理论的研究框架和范式下共存。然而,中国的方法论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一条腿走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中国国家建构理论的理论范式下极其不平衡地发展,一定程度地妨碍了国家建构理论理论本身的发展。本文拟从历史规范主义和量化实证主义两个方面去比较和分析中国和美国在研究国家建构理论问题的方法论变迁,最终的结论是相比美国的理论发展,中国在研究和发展本土的国家建构理论理论研究应该重视对定量研究的培养和发展,这一方面是扩大了研究本身的视阈;另一方面也为增强本土国家建构理论理论的说服力。最后,从意义上讲,针对国家建构理论理论范式下的方法论比较研究为本国的国家建构理论理论研究和政治学研究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也为新时期我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智力支持。
其他文献
期刊
在国际竞争日益本土化、国内竞争日益国际化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现代人才资源开发已经成为激烈竞争的一个“聚焦点”。这一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充分的利用,是增加社会财富的真
家族企业是一种超越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企业形式,中西方家族企业发展实践表明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基本形式之一。当代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作为我国
利益表达是一个新兴的政治学概念,它主要用来描述某个集团、群体或个人向政治系统提出某项政治要求的互动过程。在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中,利益表达的意义重大,其对于构建民主政治、
老挝与中国是山水相连的近邻,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老中两国人民是“共饮一江水,同烧一山柴”的兄弟。老挝地处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路桥位置,是中国联系东盟的重要通道和桥梁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主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所以,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