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荧光单引物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鸡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uuper4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s,单增李斯特氏菌)作为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能够引起严重的李氏杆菌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传统的生理生化的检测方法步骤繁琐,耗费时间,不能达到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目的。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实时荧光单引物等温扩增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single primer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F-SPIA)快速检测鸡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方法。本研究根据单增李斯特氏菌的hlyA特异性基因设计引物,可以通过荧光曲线法、荧光可视法或者沉淀可视法来判定检测结果。
  对RF-SPIA方法的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定反应总体系为25μL,其中包括:dNTPs(1.2mM)、2×Bca DNA聚合酶缓冲液(1.5μL)、5×RNase H酶缓冲液(1.5μl)、Mg2+(0.9mM)、核糖核酸抑制剂(RRI)(28U)、牛血清蛋白(BSA)(0.8mg/mL)、blocker(0.4μM)、DNA-RNA杂合引物(1.6μM)、Bca DNA聚合酶(22U)、RNase H酶(30U)、1∶300SYBR GreenⅡ荧光染料(1.0μL)、DNA模板(1.0μL),最后用RNase-free water补足25μL体系。反应程序主要为:94℃预变性80s,61℃进行恒温扩增反应,所需反应时间为60min~90min,可根据扩增的具体情况终止反应。
  本研究选取44株菌株对RF-SPIA方法的DNA-RNA杂合引物进行特异性验证。结果显示,14株单增李斯特氏菌均显示阳性结果,30株非单增李斯特氏菌均显示阴性结果。表明RF-SPIA方法特异性良好。
  RF-SPIA方法的灵敏度通过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纯培养物得到。结果表明,荧光曲线法和荧光可视法的灵敏度为1.41×100CFU/mL,沉淀可视法的灵敏度为1.41×101CFU/mL。RF-SPIA方法的检出限通过检测人工污染的鸡肉样品得到,结果表明,荧光曲线法和荧光可视法的检出限为1.35×100CFU/g,沉淀可视法的检出限为1.35×101CFU/g。与传统PCR方法相比,荧光曲线法和荧光可视法的灵敏度比PCR方法的灵敏度(1.41×102CFU/mL)高出100倍,沉淀可视法的灵敏度比PCR方法的灵敏度高出10倍。荧光曲线法和荧光可视法的检出限比PCR方法的检出限(1.35×102CFU/g)低100倍,沉淀可视法的检出限比PCR方法的检出限低10倍。因此,RF-SPIA方法是一种特异且灵敏的快速检测方法。
  应用RF-SPIA方法和国家标准方法(GB4789.30-2016)分别检测85份鸡肉样品,对RF-SPIA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国家标准方法(GB4789.30-2016)检测出6个阳性样品,RF-SPIA方法检测出8个阳性样品,得到RF-SPIA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100%、97.46%、97.65%。表明RF-SPIA能够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鸡肉中的单增李斯特氏菌。
  根据本研究数据可知,RF-SPIA方法可应用于检测鸡肉中的单增李斯特氏菌,该方法快速、简便、特异性高,对今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前人研究表明微生物和天然有机质(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能分别介还原金属离子和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形成金属纳米颗粒(metal nanoparticles,MNPs)和石墨烯(reduced GO,rGO),这为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MNPs-rGO纳米复合材料在光学、催化化学、光电化学、电子技术及污染修复等方面都表现出优良而
氮氧化物(NOx)是造成酸雨、雾霾和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随着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加强对冶金、矿物加工等重点行业低温烟气中NOx的消除已迫在眉睫。以NH3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技术是最有效的NOx控制技术之一,而开发高效稳定、绿色经济的催化剂即是低温NH3-SCR脱硝领域的关键。Fe基氧化物催化剂因具有中高温催化活
学位
当前,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引起极大关注。小麦、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高浓度的CO2和重金属都会对其生长产生影响。已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气孔与水分的利用效率、植物的化学成分(如叶绿素蛋白、光合酶蛋白)、植物的形态结构等产生影响,同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也能够影响植物的根系微环境。重金属能与植物体内的某些酶进行螯和,使酶失去活性,从而引起植物体内
学位
TiO2因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价格低廉、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光催化材料。本论文合成了TiO2纳米棒和SiO2柱层状钛酸两种光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ET比表面积测定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分析手段对两种催化材料的结构和特性进行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这两种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主要结论如下:(1)纳米棒可通过TiO2和15mol·L-1Na
学位
随着能源消耗量的逐年增加,我国SO2排放已居世界第一位,酸雨区面积也已占到国土面积的40%左右。SO2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发电厂所排放的烟气,如何有效控制燃煤发电厂SO2的排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针对这一课题,本文开展了生物脱硫技术研究,以期为燃煤烟气中SO2的脱除提供一条新的技术途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氧化亚铁硫杆菌(T.ferrooxidans)的分离鉴定与生长特性。从酸性矿坑水分离得
学位
我国酱油渣产量巨大,含有大量有益的膳食纤维,还含有一些粗蛋白和无机物等,但没有得到高效的利用。用淀粉制备绿色环保的可降解包装材料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由于纤维素与淀粉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共混制膜可以使两者分子间产生较强的氢键作用,因此,酱油渣淀粉复合膜(以下简称复合膜)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价值。  本文利用经脱脂、脱盐、干燥粉碎处理后的酱油渣和淀粉为原料,以甘油为增塑剂,采用膜液流延法
牛磺酸是人体内的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特殊生理活性。近年来对于牛磺酸功效作用的研究有很多,但有关对抑郁的干预研究鲜有报道。国内外市售牛磺酸的来源主要分为天然提取和化学合成两种,因天然牛磺酸存在提取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化学合成牛磺酸已占据市场主流,但对于合成牛磺酸与天然牛磺酸的功效是否存在差异一直备受争议,目前对于两种牛磺酸的生物活性对比也鲜有研究。本试验以天然与合成两种来源的牛磺酸为试验材料,主
学位
近几年食品中在以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掺假现象尤为突出。畜牧业是中国的重要产业,牛羊肉又是肉类产业中的昂贵品种,用猪肉、鸭肉和鸡肉替代牛羊肉的现象也是频频出现。掺假现象严重制约着中国肉制品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掺假技术多是基于定性和半定量的,无法辨别是人为掺假还是无意沾染,因此亟待建立一种肉类掺假的定量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数字PCR检测技术对牛肉和羊肉中掺入猪肉、鸭肉和鸡肉等动物源成分进行检测,以实现牛肉
学位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具有抑菌谱广、对热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有望成为化学防腐剂的替代品,在食品加工、贮藏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验室研究、生产实践及安全性评价过程中,抗菌肽还存在定量测定方法不统一,结果重复性差,缺乏比较依据,与抗生素不易区分等一系列问题。  以琼脂扩散法为基础,对相关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了抗菌肽定量测定方法的最优条件。本研
学位
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简称PC)是一类以黄烷-3-醇为结构单元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表明PC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抗癌、美容、调节免疫力等功效。目前,PC的分析方法主要有Bathe-Smith法、香草醛法、Folin-Ciocaltea法、高锰酸钾法等分光光度法;和直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香草醛-HPLC法、硫解-HPLC法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文献报道中,这些分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