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幼儿对动画片角色及其相互关系的解读——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MJ_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认知是个体认识自己、他人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和能力。这种认知将会持续作用到成年期,并且将会影响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儿童对自我和他人及其人际关系的认知是其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动画片为儿童对自己、对他人和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提供了依据,是儿童社会认知的途径之一。   本研究运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重庆市北碚区A幼儿园全托中班的八名幼儿,了解他们对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角色及其相互关系的认知特点,从而为教师和家长如何陪伴幼儿观看动画片提供指导,为积极利用动画片这一资源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发展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本研究发现,第一,幼儿对动画片角色及其关系认知是幼儿对动画片世界直接、具体的复制。孩子们的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们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来认识外界事物。因此,他们将角色外在的、可观察到的、具体的特征、外部活动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他们关于动画片角色的概念,从而以其为出发点认识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第二,幼儿对动画片角色及其关系认知契合了他们的游戏心理。幼儿从模仿动画片角色、体验角色的种种经历、同伴互动中获取动画片带来的乐趣,在与动画片的互动中,将对动画片角色及其人际关系的最初的理解向内不断拓展,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同时也将这些理解向外扩展,以掌握广泛社会世界的本质更好地理解广阔的外在世界,这些都契合了儿童游戏的本质,与儿童游戏的心理相呼应。第三,幼儿对动画片角色及其关系认知是幼儿对动画片角色的情感投射。孩子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和同伴的影子,很容易与动画片中的角色和情境产生共鸣。   本研究针对幼儿对动画片角色及其相互关系认知特点,做了初步的探讨,据此为教师和家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某种意义上丰富了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领域。
其他文献
南加州建筑学院机器人工作室从2010年以非制造模式开始探讨,开创性地利用机器人技术建设全新的平台装置来探讨虚构性、美学及相关论述。本文介绍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它可以确定
本研究以大理白族社区当前教育价值观现状为对象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田野工作研究方法,选择从第一产业为主导转向由第二、三产业为支柱的大理白族地区喜洲镇金河村白族社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