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依恋类型老年人对慢性非癌性疼痛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WICHS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慢性非癌性疼痛老年人的依恋分布特点,分析不同依恋类型老年人对慢性非癌性疼痛应对方式的差异,探讨主要依恋类型老年人对慢性非癌性疼痛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旨在加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疼痛心理治疗的重视,为不同依恋类型老年人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疼痛干预措施,提高临床疼痛管理效果,有效改善慢性非癌性疼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从2015年3月到6月,在郑州市某4个社区便利筛选450名慢性非癌性疼痛老年人,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测量老年人对慢性疼痛的应对方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ECR量表中文版)测量老年人依恋,运用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简明疼痛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分别收集老年人的一般特征和疼痛状况。使用Epidata3.1和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F检验、Spearson相关、Spearman相关和多重线性回归。描述性统计分析用于表述老年人一般人口学资料、依恋特点和疼痛状况;t检验和F检验用于应对方式等数值变量的单因素分析;S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相关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探讨主要依恋类型老年人对慢性非癌性疼痛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1.慢性非癌性疼痛老年人依恋分布特点。慢性疼痛老年人在焦虑依恋和回避依恋的得分分别为3.46±0.64和3.68±0.55,其主要依恋类型为恐惧型依恋(52.2%)和冷漠型依恋(40.7%)。依恋对象依次为配偶(50.4%)、儿女和隔代亲属(43.1%)、邻居(2.8%)、其他(2.0%)、兄弟姐妹(1.7%),其中“其他”多为宗教人物和宠物。2.不同依恋类型老年人对慢性非癌性疼痛的应对方式。慢性非癌性疼痛老年人在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2.64±3.78、13.67±3.15和11.66±3.15。安全型依恋在面对的得分为15.83±3.09,回避为11.38±1.41,屈服为10.29±1.68;恐惧型依恋在面对为13.24±4.12,回避为14.71±3.30,屈服为11.91±3.24;专注型依恋在面对为17.67±1.53,回避为8.33±6.43,屈服为14.00±1.00;冷漠型依恋在面对为10.98±2.37,回避为12.58±2.26,屈服为11.48±3.19。3.依恋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焦虑依恋与面对呈负相关(r=-0.283,P<0.01),与回避、屈服呈正相关(r=0.358,P<0.01;r=0.112,P<0.05);回避依恋与回避、屈服呈正相关(r=0.372,P<0.01;r=0.132,P<0.05)。4.影响恐惧型依恋老年人回避应对的因素有退休前职业、居住方式、疼痛部位数和年龄;影响恐惧型依恋老年人面对应对的因素为退休前职业、居住方式、疼痛强度和年龄;冷漠型依恋老年人倾向回避的影响因素为疼痛强度、疼痛部位数和经济水平;冷漠型依恋老年人趋向屈服的影响因素是疼痛部位数和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结论1.慢性非癌性疼痛老年人主要的依恋类型为恐惧型依恋和冷漠型依恋。2.不同依恋类型的老年人对慢性非癌性疼痛的应对方式不同。专注型和安全型依恋老年人多采用面对,恐惧型老年人则倾向面对和回避,而冷漠型依恋老年人则采取回避和屈服。3.依恋对老年人慢性非癌性疼痛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且主要依恋类型老年人对慢性非癌性疼痛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间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其对VEGF、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癌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设Ma组和Ma阴性对照组,Ma组设5个药物梯度,选取0.
近十年来,Reelin信号通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枢神经系统皮层的进化一直是神经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Reelin这种大分子蛋白作为调节神经细胞迁移“开始与停止”的信
矿井水文自动监测系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着预警作用,是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可全天候获得各测点的涌水量、排水沟水流量等水文参数,并将所获参数通过网络传送到地面计算机显示、
海马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记忆等生理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损伤也最严重。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 hemic brain 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