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行择期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生化检查及术后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中预防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1.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684名患者入组。2.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及随访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入院时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血糖、血钾,手术开始时动脉血气分析得出的pH、血钾、血钠、血钙、血糖、乳酸、血红蛋白,手术结束时动脉血气分析得出的pH、血钾、血钠、血钙、血糖、乳酸、血红蛋白,术中是否输注悬浮红细胞、术中总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手术时间、术毕去向、术后24小时内的血红蛋白、胆碱酯酶、血糖、血钾、术后开始活动时间、术后24小时内是否发生过恶心呕吐、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3.分组:①将684名患者根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为三组,第一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天共有124名患者,第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在2至4天共有390名患者,第三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天共有170名患者。②将684名患者根据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分为三组,第一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2天共有35名患者,第二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在2至4天共有326名患者,第三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4天共有323名患者。③生化检验资料分为四组,分别为T1(入院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24小时内)。4.将上述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计算机软件SPSS 25.0数据库,分析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与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基本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及构成比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假设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三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1.影响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如下:在年龄、T2pH值、T3pH值、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出入量、是否输注悬浮红细胞、术毕是否入ICU、T4血糖、术后24小时内是否发生过恶心呕吐、术后开始活动时间方面,三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影响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如下:2-4天组手术时间(OR=1.89,95%CI=1.24-2.88,P=0.003)是危险因素,失血量(OR=0.54,95%CI=0.35-0.84,P=0.006)是保护因素。>4 天组中:年龄(OR=1.03,95%CI=1.01-1.05,P=0.001)、术后开始活动时间(OR=2.14,95%CI=1.23-3.73,P=0.007)是危险因素,失血量(OR=0.47,95%CI=0.27-0.82,P=0.008)是保护因素。3.影响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如下:在年龄、T,白蛋白、T2pH值、T3pH值、T3乳酸、手术时间、术中出入量、是否输注悬浮红细胞、术毕是否入ICU、T4胆碱酯酶、T4血糖、T4血钾、术后24h内是否发生过恶心呕吐、术后开始活动时间方面三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影响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如下:2-4天组中:手术时间(OR=8.32,95%CI=1.02-68.16,P=0.048)、T4 胆碱酯酶(OR=1.18,95%CI=1.05-1.32,P=0.004)、T4血糖(OR=1.18,95%CI=1.05-1.32,P=0.004)、术后开始活动时间(OR=4.61,95%CI=1.86-11.43,P=0.001)是危险因素。>4天组中:年龄(OR=1.16,95%CI=1.04-1.30,P=0.01)、T1白蛋白(OR=1.83,95%CI=1.52-5.12,P=0.002)、T3乳酸(OR=2.12,95%CI=1.10-4.11,P=0.025)、手术时间(OR=7.16,95%CI=2.79-18.36,P<0.001)、T4胆碱酯酶(OR=1.20,95%CI=1.07-1.33,P=0.001)、T4血糖(OR=1.20,95%CI=1.07-1.33,P=0.001)、T4血钾(OR=4.01,95%CI=1.85-8.70,P<0.001)是危险因素,失血量(OR=0.96,95%CI=0.94-0.99,P=0.009)是保护因素。[结论]年龄越大、术前低白蛋白、术中乳酸升高、手术时间≥8h、术后开始活动时间>3天、术后低胆碱酯酶、术后高血糖、术后低钾是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失血量≤500ml是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