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s在微囊藻毒素肝毒性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e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日益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和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和动物暴露于蓝藻水华产生的蓝藻毒素(cyanotoxins)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在蓝藻毒素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一类分布广、毒性大的环状七肽毒素,其具有肝毒性和促肿瘤活性,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危险的蓝藻毒素之一,这些蓝藻毒素是有效的肿瘤促进剂(IARC 2B类致癌物)。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MCs是原发性肝癌(PLC)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低剂量或高剂量的MC-LR的慢性或急性暴露可激活细胞凋亡途径,长期暴露于低浓度的MC-LR中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现有研究表明,micro RNAs(miRNAs)与很多毒物的毒性有关,在环境毒理学中受到了极大地关注。miRNAs的表达失调可能导致多种毒物相关疾病的发生。miRNAs可能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凋亡、免疫保护、神经系统发育和癌症发病机制等。此外,许多研究报告表明,miRNAs可能在细胞对MC-LR暴露的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是在毒理学领域,关于miRNAs与MCLR毒性之间的关系还知之甚少。本研究选择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与MC-LR肝毒性相关miRNAs,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预测目的miRNAs与MC-LR肝毒性的生物学过程以及信号通路的关系;同时,对筛选的目标miRNAs在MC-LR肝毒性中的表达以及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以期揭示MC-LR致肝炎、肝癌的分子机制,并发现MCs毒性的分子生物标记物,为肝炎、肝癌药物靶点发现提供理论支持。本实验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结果:(1)MC-LR暴露对白鲢肝脏miRNAs表达谱的影响为筛选MC-LR诱导的肝毒性作用中差异表达的miRNAs,本研究采用small RNA转录组测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MC-LR(腹腔注射浓度为50μg/kg和200μg/kg)暴露白鲢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白鲢的肝脏分别有53个miRNAs和319个miRNAs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与50μg/kg处理组相比,200μg/kg处理组中白鲢肝脏203个miRNAs的表达显著上调,而163个miRNAs的表达下调。此外,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MC-LR暴露可促进miR-2187-3p、miR-2779、miR-2478、miR-16、miR-144-5p、miR-181a-3p、miR-223、miR-451和miR-499的表达水平,而miR-146、miR-92、miR-203和miR-98的表达水平受到了抑制。本实验又进一步通过q PCR结果证实了以上结果,表明这些miRNAs可能与MC-LR的肝毒性有关。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针对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进行靶位点确认,并对靶位点所在基因的GO功能注释以及KEGG pathway注释。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基因与代谢和细胞生物学过程相关。此外,KEGG通路分析表明,肝脏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主要参与了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PPAR信号转导通路、m RNA监测通路、Wnt信号通路和转录异常等途径。(2)MC-LR暴露对白鲢不同组织4个miRNAs表达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筛选出miR-16、miR-181a-3p、miR-223和miR-451这个miRNAs。因此,我们检测了这4个miRNAs在MC-LR暴露后白鲢不同组织(肝、脾、肾、肠)中的表达水平。检测结果发现,MC-LR暴露后白鲢肝脏miR-16、miR-181a-3p、miR-223和miR-451的表达水平升高。然而,在白鲢脾脏、肾脏和肠这些miRNAs的表达变化不同。这些结果表明,由于器官功能的差异,miRNAs的表达水平可能具有组织特异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发现,miR-16和miR-181a-3p可能协同参与了MC-LR诱导的肝脏炎症反应。同时,miR-223和miR-451可能成为MCLR肝毒性生物标志物;miR-223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变化参与了MC-LR的毒性作用,而miR-451可能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了MC-LR的毒性作用。综上,我们推测这4种miRNAs可能参与了MC-LR对多器官的毒性作用,尤其是肝毒性。(3)miR-16在MC-LR致斑马鱼肝毒性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通过测序结果和分析,我们发现miR-16并选择其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目的miRNA。对miR-16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对人和斑马鱼miR-16的成熟序列及其前体序列,发现其种子序列基本一致。此外,还比对众多物种miR-16的成熟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发现miR-16在不同物种之间的保守性较强。研究了miR-16在MC-LR致斑马鱼肝毒性中的表达,结果表明miR-16可能参与调控MC-LR诱导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以及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与MC-LR肝毒性相关,并可能在其中发挥调控作用。(4)MC-LR致HepG2细胞毒性中miR-16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通过利用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体外实验探究miR-16对MC-LR暴露诱导的HepG2肝细胞毒性、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的影响极其机制。首先探究了MC-LR暴露对HepG2细胞活力、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以及miR-16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MC-LR可促进细胞活力,且低剂量MC-LR暴露(10μM)对HepG2细胞凋亡无影响,但会促进HepG2细胞G1/S细胞周期进程。miR-16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低剂量MCLR暴露可抑制miR-16表达。因此,我们推测miR-16可能参与MC-LR诱导的细胞周期的改变。为了证实这一推测,本实验检测了miR-16过表达和表达抑制对MC-LR处理HepG2细胞活力、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细胞活力检测结果表明,miR-16过表达抑制了MC-LR诱导的HepG2细胞活力,而miR-16抑制则促进了MC-LR引起的HepG2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细胞周期结果表明,miR-16的过表达诱导了G0/G1期细胞的增加和S期细胞的减少。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在MC-LR暴露后,miR-16的过表达或抑制作用不会改变HepG2细胞凋亡。通过q 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miR-16可能不是通过调控Bcl-2参与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过程变化,但可能通过调控Bax参与细胞周期进展的过程。此外,miR-16表达抑制下调了MC-LR处理的HepG2细胞中p53的表达,而miR-16的过表达上调了p53的表达。而且,P53蛋白质水平与m RNA表达水平一致,说明了miR-16可能通过调控p53参与了由MC-LR暴露诱导的细胞周期变化。有研究揭示miR-16家族通过同时沉默多个细胞周期基因而不是单个靶标来触发G0/G1细胞的积累。因此,结合本研究的结果有理由相信miR-16可能通过调节多个细胞周期基因(包括CDK6)参与细胞周期进程的改变。在本研究中,当miR-16过表达或抑制时,MC-LR处理的HepG2细胞PTEN和c-myc的表达也受到干扰。但是,miR-16与c-myc和PTEN之间的关系仍然不清楚,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研究。综合以上的结果证实,miR-16可能通过改变p53、CDK6、PTEN和c-myc的表达参与MC-LR致HepG2细胞周期调控。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miRNAs可能在MC-LR肝毒性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筛选出4种miRNAs(miR-16、miR-181a-3p、miR-223、miR-451),与MC-LR肝毒性相关。(2)MC-LR暴露后,4个miRNAs(miR-16、miR-181a-3p、miR-223、miR-451)在白鲢肝脏、脾脏、肾脏和肠中表达发生了改变,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3)miR-16在不同物种之间有较强的保守性;miR-16可能与MC-LR诱导的斑马鱼肝脏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以及炎症反应的改变相关。(4)低剂量MC-LR暴露可促进HepG2细胞活力,并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MC-LR暴露还诱导miR-16表达的下调。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过表达miR-16可通过改变P53、CDK6、PTEN和c-Myc的表达而抑制MC-LR暴露引起的HepG2细胞细胞周期的改变。这些结果提示,miR-16可能对MC-LR诱导的细胞周期改变有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微医疗、微传感器、微机器及可穿戴电子产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微型化零部件的需求日益旺盛,介观成形技术也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的关注热点和重点研究方向。当成形件尺寸减小至介观尺度时,产生材料的成形性能、变形规律以及摩擦等表现出特殊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宏观成形理论已不能直接应用于介观尺度成形领域。介观尺度金属薄板成形中引入超声振动在减小尺度效应、提高成形性能和改善表面质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优势。尽管超声
因其绿色环保、节能及广泛适用性,地源热泵系统供热制冷方法在黄土地区的应用日益增多。对于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而言,如何获取黄土地区地层的热物性参数?选用何种传热模型来进行计算?埋管换热器及填充材料如何选择?如何保障换热系统的耐久性?均是黄土地区地热能交换系统设计中的疑难问题,也是工程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就此开展了研究工作。首先从黄土的热传输理论着手,给出了适用于地热能交换系统传热分析的孔内外传热模型
高效、精密、柔性及自动化是机械制造的发展方向。微位移驱动器技术是精密加工的关键技术,一直是各国机械制造领域的研究重点。当前精密加工所用压电驱动器的原材料均为锆钛酸铅(PZT)压电陶瓷,其含铅量高达60%,无铅压电陶瓷制备及其微位移驱动器开发已成为微位移驱动技术的研究热点。然而,无铅压电陶瓷固有的迟滞非线性较大,当前主要采用机械控制的方式对其进行补偿。为了从根源上提高微位移驱动器的精度,本论文从调控
耐高温钛合金和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和其他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本文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工艺制备了基体合金Ti750(新型耐高温钛合金)、以及利用SiCp,、SiCw、B4C和GPLs非原位增强制备5vol.%SiCp+1vol.%B4C+Ti750复合材料、5vol.%SiCp+5vol.%SiCw+Ti750复合材料、5vol.%SiCp+0.15vol.%GNPs+Ti750复合材料以
目前由淀粉样蛋白错误折叠引起的阿尔茨海默症和Ⅱ型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然而,因淀粉样蛋白分子错误折叠导致的蛋白聚集体的结构复杂,其致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极大阻碍了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和相关新型药物的研发。因此,精确地解析淀粉样蛋白聚集体的结构,揭示其自组装过程均对深入理解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策略的制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多种检测技术用于研究淀粉样聚集体的结构多
为了提高汽车制动性能,国内外研究学者提出将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进行集成,以充分发挥电磁制动器及摩擦制动器各自性能优势来提升汽车的制动稳定性、平顺性和环保性。综观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系统的研究,目前研究成果更多关注的是集成制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参数匹配、液压制动动态特性、电磁制动热磁效应、集成制动系统联合制动性能分析及其稳定性控制等方面。当前更多研究侧重于集成制动系统性能方面的研究,而对集
焊接作为海工装备建造的主要工序,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海工装备的整体质量,因此需要对焊缝进行无损检测。为提高焊缝无损检测效率,本文采用SH(水平剪切)模态特征导波对焊缝进行检测,因此对SH模态特征导波在焊缝中的传播特性和在缺陷处的散射规律进行研究至关重要。传统研究方法主要为有限元方法,但由于该方法在缺陷处导数不存在,因此会导致邻近有限元网格出现变形,进而增加计算量甚至结果失真。作为一种无网格方法,近场
随着工业文明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激励了人们对可持续清洁能源和高性能能量存储与转化系统的深入研究。碳材料由于具有电导率高、稳定性好及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广泛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和电催化材料。本论文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碳基复合电极材料,利用电极材料各组份之间的协同效用,充分发挥其电化学特性。同时通过调控复合材料结构、形貌及组成来提高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储能性
全球环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与氮沉降导致植物入侵的频度与强度日益加剧,从而给区域乃至全球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关于全球环境变化与植物入侵之间的关系研究已成为当前全球环境生态领域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单一因子、单一梯度或单一物种特征等方面的解析,因此很难获得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结论,特别是在全球变暖及氮沉降的交互作用下入侵植物入成功侵的驱动机理尚未充分阐释。本研
高性能计算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高性能计算应用的深入和规模的扩大,人们对高性能计算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系统中处理器数量不断增大,系统出现故障的概率也随之增加.Esfahanian称系统为容错的,如果在超大规模多处理器系统发生故障时仍具备功能.系统是t-可诊断的,如果系统中故障处理器数目不超过t且不经替换可一次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