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6001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粘附、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y2000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GM6001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肺高转移性细胞(Adenoid cystic carcinoma-M,ACC-M)和肺低转移性细胞(Adenoidcystic carcinoma-2,ACC-2)的粘附、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处于对数期生长的ACC-M细胞和ACC-2细胞,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GM6001(10、15、20、25μmol·L-1)对这两种细胞是否有增殖抑制作用;应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GM6001对ACC-M细胞和ACC-2细胞干预前后粘附能力的影响;应用Transwell小室法通过计数平均穿膜细胞数观察不同浓度的GM6001对ACC-M细胞和ACC-2细胞干预前后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GM6001对ACC-M细胞和ACC-2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GM6001在1025μmol·L-1对ACC-M细胞与ACC-2细胞具有一定的粘附抑制能力,细胞粘附实验的OD值分别为(0.226±0.196)0.065±0.010,(0.265±0.026)0.122±0.007;GM6001干预ACC-M细胞与ACC-2细胞后侵袭至小室下的细胞数分别为(33.00±2.000)20.40±3.435、(37.60±1.817)22.00±2.550个;迁移至小室下的细胞数分别为(47.40±2.608)17.60±3.847个、(45.60±2.608)18.20±2.387个。在细胞粘附、侵袭及迁移实验中,GM6001对ACC-M细胞的抑制作用均较ACC-2细胞强。结论GM6001对ACC-M细胞及ACC-2细胞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GM6001能抑制ACC-M细胞及ACC-2细胞的粘附、侵袭及迁移能力,其在SACC临床治疗中可能具有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正>作为一名教师,我已从事20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各个方面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无论如何,教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集
选取影响土壤风蚀的相关指标,运用GIS技术提取各指标数据,建立了RBFN(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并根据不同风蚀危险程度标准,选取了12个市县相关数据进行训练,确定了网络模型参数
目的:通过对人体软骨肉瘤标本的回顾性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Ezrin蛋白和P53基因在软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两者在软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相互关系与生物学意义
宫颈癌在年轻女性中发病率高,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作为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宫颈癌仍存在难以早期诊断和预后差等问题。有研究表明99.8%的宫颈癌患
调强放射治疗(IMRT)可能因计划计算、设备机械和剂量特性误差、病人体位和结构改变等导致剂量分布与治疗计划之间的偏差,在治疗前和治疗间须以有效方法进行治疗剂量分布的验证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组织芯片又称人体芯片(body-on-a-chip),是把一种细胞或多种细胞培养于微流控芯片通道内,模拟人体内微环境,实现细胞在体外的长期培养,可用于药物筛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FDI的主要吸收国。FDI的流入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而且还带来了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的传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积极
目的: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直肠位置的特殊性,术后复发率很高。近年来,尽管辅助放化疗被引入该病的治疗当中,对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改善,但死
目的: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结肠癌发生相关基因,以期待找到在结肠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及基因所在信号通路,从而为阐明结肠癌发生的机制、结肠癌的早期诊断、个性化
问题法是霍姆斯提出的一套具有折衷特色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在构建这一方法论的过程中,他汲取了社会变迁理论思想构建了自己的社会变迁理论框架,并将其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