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学嬗变中的蔡邕研究

来源 :漳州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汉魏文学嬗变中的蔡邕为研究对象,正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考察蔡邕的交游。从他的家世及早年的学习情况可知,他的文学和学术承接了宫廷文学的正统作风;从他中年进入仕途所交人物看,蔡邕的思想是极其复杂的。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担当忠臣士大夫的职责,又受时代风气的鼓荡,自适任情;从他对后进之士的奖掖与授学来看,当时围绕在蔡邕周围的阵容,已经有力地构成了建安文学的骨架。 第二章主要考察蔡邕思想的嬗变。蔡邕是经行明修的儒生,又是儒者的楷模。他对士人的道德学问极其推崇,这和汉末以道德相标榜的世风相一致,但蔡邕对德的认识又有了变化,他对汉末清流士大夫以“明行相高”的极端化道德观也极其厌倦,他注重内在心性的挖掘,注重真情。同时他又对那些才华出众的文人给予不失时机的赞赏。这就使个性和情感在较少束缚中自由舒展开来,是魏晋世风的前奏。 第三章主要写蔡邕的文学思想及创作实践的嬗变。他对秦汉时期的部分文体进行了归纳、总结,这一方面反映出他重视政治、教化的文学思想,还表明他对文自身规律、特征的有意识探讨,这也正是向文学自身回归的关键。他认为书画辞赋的功能是抒情、娱乐、审美的,这一新思想又鲜明地反映在他的小赋创作中。蔡邕小赋摆脱了功利主义的羁绊,在恋情赋中表现被礼教束缚的世俗情感;在咏物赋中吟咏个体的人生况味;在艺术和游戏题材的赋中表现个体的审美感受和娱乐情怀,这些都表明蔡邕已把文学创作从政治和经学的桎梏中剥离出来,作为文人憩心游意的余事,只是尚未自觉其价值,接踵而来的建安文人将以崭新的审美姿态树立文学的崇高品格,那便是人们通常所称的“文学的自觉”的时代。
其他文献
学位
32岁的王芳是怀孕22周的准妈妈,她最近总是觉得头晕、腿胀。她一直认为是正常现象,于是也没在意。休息几天后,症状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下身开始浮肿了,她赶忙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她得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从来没有高血压的她当时就懵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发病原因不明确  辽宁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李志勤说:妊娠高血压多数发生在妊娠20周左右,约占所有孕妇的5%。其中一部分还伴有蛋白尿或水肿出现,称之为
《红楼梦》中的晴雯这一艺术形象,内涵丰富,但其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可以归纳为“让心作主”。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红学界对晴雯的研究概况,然后分析了晴雯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以
近年来,晚唐文学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而小品文做为晚唐文学,尤其是晚唐散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但是研究者大多关注晚唐小品文的讽刺艺术,强烈的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