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地震损伤控制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xi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当今结构抗震研究的主流方向。它允许人们能动地选择结构在服役期内可能遭受的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有意识地控制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可能产生的损伤。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事先掌握结构地震损伤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合理地评价结构和非结构的损伤水平。本文选择工程结构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补充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其地震损伤性能及控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我国早期非抗震设计和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本文设计了13个典型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试件,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损伤机理试验。试验过程中详细记录各试件的损伤性能关键点的数据(包括残余位移、最大裂缝宽度、残余裂缝宽度等),为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等级建立数据基础。通过对比损伤记录,研究了试件各设计参数对损伤性能的影响。   2.针对研究界广泛应用的Park-Ang损伤模型在上、下界不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修正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地震损伤模型。遴选了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数据库中的试验数据,加上本文进行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损伤试验数据,对本文提出的修正的损伤模型组合系数的取值进行了标定。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该组合系数与三个设计参数间的经验公式,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常见的梁柱构件给出了组合系数的建议值。对比发现,本文的修正模型可以更准确地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损伤指标,离散度明显降低。   3.应用本文提出的修正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地震损伤模型计算了数据库中各试件损伤特征点的损伤指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构件损伤指标占同层构件损伤指标总和之比为权数加权平均得到楼层结构损伤指标、以各楼层结构损伤指标的最大值作为结构总体损伤指标的损伤评价方法。本文采用总体结构损伤指标反映结构构件损伤水平,以最大层间位移角衡量非结构构件的地震损伤,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划分为四个等级,根据本文试验损伤观测记录和计算得到的损伤特征点的损伤指标分布,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各抗震性能等级与相应的结构和非结构损伤代表值之间的定量关系。   4.结合我国抗震规范,分别对各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择大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以修正的Takeda模型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滞回模型,利用本文修正的损伤模型,通过大量单自由度体系非线性时程分析,对给定延性能力的结构搜索满足损伤水平的屈服强度系数,在各场地类别与设计地震分组组合中对地震动记录的计算结果平均而得该组合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地震损伤屈服强度谱,并按照不同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分别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相应的函数表达式。对比表明,回归表达式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代表本文计算结果,可在地震损伤控制设计中直接应用。   5.考虑结构性能和地震动的随机性,利用OpenSees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模型有限元方法,分别计算了7度和8度设防的不同场地类别和设计分组的3层、6层和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共计59400次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根据本文提出的构件损伤模型和结构总体损伤计算方法计算了各级地震作用下各性能等级的损伤超越概率,并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法拟合得到各抗震性能等级的易损性曲线。根据地震动水准的超越概率分布,在我国现有的三水准地震动的基础上增设了重现期为975年的地震水准,结合易损性计算结果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水准抗震性能目标。   6.在前文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兼顾结构和非结构构件损伤水平,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损伤控制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本文得到的等地震损伤屈服强度谱,通过调整结构承载力的方法控制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地震损伤水平,满足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通过典型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损伤控制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可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近期地震的频繁发生,各地建筑物受到了或轻或重的损坏,抗震加固成为研究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制定了新的抗震加固规范和建议。在震区的多层框架结构由于当地抗震烈
目前,桥梁工程的重点已经从新桥的设计逐渐变成了新建与养护加固并重的阶段。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桥梁结构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安全运营,须进行桥梁的监测、维护与管理策略研
自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所发生的大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人们对抗震研究的重视日益增加,尤其对于地震多发国家,因此,各种耗能减震技术层出不穷。防屈曲耗
我国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还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特别是工业产业排放的工业污水,使城市水资源水质下降,处理成本增加,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也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工业废水,尤其是印染废水以其成分复杂、色度深、水质变化大可生化性差等的特点成为较难处理的污废水之一。因此高效经济的处理印染废水不仅对印染行业,对大家的生活环
桩基础已经在工程领域普遍使用,随着上部荷载的不断增加以及沉降控制的要求,人们也不断改善着桩基础的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就是被铁路、公路广泛使用的一种桩型,但是其成孔
分析了西南某岩质高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区域地质条件,分别采用Sarma法、三维楔形体法等分析了各种工况及不同开挖锚固情况下边坡的安全稳定性;结合实际分析了预应力锚索加固
如今,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理论研究尚需进一步的完善。在实际工程中,由于上部短肢墙数量较多,在进行结构平面布置时,不可避免会出现短肢墙
桩筏基础是高层建筑普遍采用的一种基础形式。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目前对于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的研究已取
框架结构的变形能力与框架的破坏机制密切相关。实验研究表明,梁先屈服,可使整个框架有较大的内力重分布和能量消耗能力,极限层间位移增大,抗震性能较好。四川汶川地震中,房
近年来,随着中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往大埋深、大断面方向发展。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容易遇到高地应力环境,在这类环境中开挖隧道,容易造成围岩出现大变形。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