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与含油气关系探讨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guang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琼东南盆地为南海北部陆缘一新生代拉张盆地,它以其独特的地质背景、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成为我国潜在的海上油气富集区。但是由于琼东南盆地地质结构和区域构造背景复杂,勘探程度比较低,尤其是南部深水区,可供研究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相对比较少,近30年来琼东南盆地油气勘探尚无取得重大突破。因此,研究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与含油气关系不仅对认识整个南海北部的形成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加快我国在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进程,从而缓解越来越紧张的能源需求压力。   本文在整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最新地震解释成果,分析了琼东南盆地的断裂特征,认为琼东南盆地基底断裂主要以反向正断层为主,延伸长度和断距均较大,对断陷期沉积的控制较强,并结合区域构造运动背景将盆地内断裂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断裂研究基础上,结合盆地拉伸背景,认为盆地在断陷期主要发育地堑与地垒、多米诺式地堑系、“滚动”半地堑三种断陷构造样式,新近纪以披覆背斜构造样式为主;另一类构造样式为发育于裂陷之间的过渡区的传递构造,包括掀斜断块和鼻状构造、断隆构造和断垒构造3种基本类型;不同的构造样式对沉积的控制程度不同,进而影响油气的生、储、盖,及油气圈闭形成类型。运用2Dmove软件对研究区三条测线进行了平衡剖面恢复,认为T60,T40分别为两个拉伸活动突变面,晚渐新世(T70-T60)为一拉伸活动高峰期;在此基础上结合琼东南盆地内部发育层序、断裂活动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的主控因素,认为琼东南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晚白垩世-晚渐新世多幕裂陷、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区域热沉降和晚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3大构造演化阶段。最后通过分析构造特征及演化对含油气系统中(烃源岩、输导层、储集岩和盖层)静态要素及圈闭形成等基本要素的影响来探讨构造特征及演化对油气藏的控制,进一步指出琼东南盆地存在分别以14号断裂带,2号断裂带和5号断裂带为主线的三个油气勘探有利区带。  
其他文献
华北克拉通由于保存了奥陶纪金伯利岩中的地幔包体和中生代.新生代玄武岩和侵入岩中的地幔包体,是世界上唯一保留有大陆根破坏前、后岩石圈地幔物质的地区,成为研究大陆稳定与
学位
作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地下遗址博物馆,汉阳陵帝陵外藏坑遗址展示厅大面积采用玻璃全封闭的保护与展示手段,将文物和游客分隔在两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在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遗迹
近年来,随着北美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突破,页岩气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其勘探开发也在全球范围形成热潮。中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1.6×1012m3,占全球页岩气技术
通过剖析油藏内部原油含氮化合物含量和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特征,研究油藏储层和流体的连通性以及探索影响油藏内部原油含氮化合物变化的主要因素。  利用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GC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广播电视逐渐走入了一个更加专业、新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这对于广播电视编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情商和创新培养意识能符合现代化的发展
蛇绿岩作为大洋岩石圈残片,记录着古大洋形成和演化的诸多信息,在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古洋-陆及板块构造格局恢复中至关重要。但作为蛇绿岩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幔橄榄岩长期以来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大、最高和最年轻的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它形成于新特提斯洋的闭合和印度-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是全球研究陆-陆碰撞天然的实验室。作为欧亚大陆的最
8月26日上午,第十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博览会、2017年中国(横县)茉莉花文化节开幕式在横县国泰综合楼1号楼隆重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雷宇,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
类脂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可以示踪有机质的来源及其相对贡献,揭示各种微生物活动对有机质的蚀变作用的影响,追溯微生物参与的有机质降解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类脂生物标志物的研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