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和郡县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总志,唐元和宰相李吉甫编撰。该书原称《元和郡县图志》,以贞观十道四十七镇为纲,记载各镇所属各府州县的沿革、户口、山川、古迹以至贡赋等方面内容。每镇篇首有图,故称《元和郡县图志》。但到南宋以后图已亡佚,书名略称为《元和郡县志》。 《元和郡县图志》继承魏晋以来地理总志的优良传统,在编纂体例上也有不少创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给予很高评价:“舆地图经,隋唐志所著录者,率散佚无存;其传于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该书“贡赋”条目和开元、元和两次户口数字,特别是“四至”、“八到”体例的设置,对后代地理史书编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征引资料丰富,保存了大量的古籍资料、训诂学资料,也保存了丰富的唐代地理学方面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论文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利用历史学、文献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元和郡县志》的编纂、书法体例、思想倾向、学术成就与贡献等问题。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李吉甫及其学术成就》,介绍李吉甫的家世行迹,考察其政治活动及其学术著作;第二章《<元和郡县志>的编纂过程》,分析编纂环境和条件、编纂过程、材料来源及版本流传等问题;第三章《<元和郡县志>的体例与内容》,讨论该书内容、编撰体例及其创新以及对后代地理著作影响等问题;第四章《从<元和郡县志>看李吉甫的思想倾向》,结合正史及唐代文集的有关记载,考察李吉甫的思想倾向;第五章《<元和郡县志>的文献学价值和地位》,分析该书在编纂学上的成就、文献价值与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 关于《元和郡县志》的研究,前辈学者们已经做过不少研究,这些成为我们继续研究的基础。论文尝试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同时又着重考察《元和郡县志》的编纂、书法体例、思想内容、学术贡献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论文努力从不同方面考察《元和郡县志》的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倾向,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该书训诂学和地理学方面的文献价值,希望能为《元和郡县志》的继续研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