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观照下的模糊信息交替传译初探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14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信息的使用是人类交际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可以增加语言的灵活性并达到一些特定的交际效果,从而提高交际的质量。交替传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方式,在其过程中模糊信息也被广泛使用。然而,译员经常因为忽略模糊信息的翻译,导致交际效果的降低,甚至交际失败。对模糊信息的准确翻译可以大大提高交替传译的整体质量,因此,作者认为对交替传译中的模糊信息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交替传译中模糊信息的处理问题。关联理论被用于分析交替传译中模糊信息的翻译过程,分析译员如何通过语境假设获取最佳关联效果,如何将讲话人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传达给听众,使讲话人的意图与听众的预期相符,从而让听众能花费最少的努力获取最大的关联效果。通过对交替传译中模糊信息的处理,可以避免交际的失败,并且提高口译的质量。关联理论把交际视为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听众会对交际者发出的明示刺激信号进行捕捉和推理,找到最佳关联,进而理解交际者话语的涵义。在交替传译中明示推理的过程出现两次,在第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中,译员推理出讲话人的意图。在第二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中,译员将讲话人的意图转变成译语传递给听众。本文把交替传译中的模糊信息翻译也视为明示推理的过程,通过对模糊信息的介绍,使读者对人类交际中的模糊信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把交替传译的过程分为原语理解和译语产出两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以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交替传译中模糊信息的翻译过程,强调了译者的主体地位及语境的作用。针对交替传译中模糊信息的翻译问题,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提出了通过分析语境假设来获取最佳关联的三种方法,即通过译员的百科知识和逻辑思维以及之前的信息来推断并取得最佳关联,为模糊信息的口译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女权主义修辞批评理论为基础,对五场一对一的英语政治辩论中男女政治家使用的理性诉求、感性诉求和人格诉求等举证方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以期通过比较两性在政治
二十世纪初期,“意象”这一概念开始在西方学术界萌芽并蓬勃发展。而近几年,学界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意象”。“意象”不仅是一个诗学概念,也是一个词汇概念。经过长时间
某工程为LNG液化天然气调峰工厂和CNG加气母站合建站的给排水及消防部分设计,部分设计主要是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功能及用途,给排水及消防给水设计按最终规模一次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