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菌生长特性及其发酵茶的蛋白组学分析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yloc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花”菌是黑茶发酵过程中尤其是茯砖茶加工过程中的优势菌种,对茯砖茶的品质及风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湖南安化的千两茶、湖南益阳的茯砖茶、云南普洱茶和广西梧州的六堡茶等4种茶叶中分离得到18株真菌分离物,采用平板初筛的方法从这些菌株中筛选出产单宁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蛋白酶的菌株,从中筛选获得1株产酶种类较丰富且生长速度较快的菌株L-7,通过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初步将菌株鉴定为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 amstelodami)。利用4种不同培养基培养这18个株菌,结果显示,大部分菌株在DG18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快,而且在不同培养基上菌株的菌落形态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L-7胞外产酶的影响,并采用多种蛋白提取方法及沉淀浓缩方法富集蛋白,SDS-PAGE检测蛋白提取效果。获得最佳固态产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10 g绿茶叶,接种量为1 mL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为5.0~6.0×107个/mL),培养基含水量为80%,28℃恒温培养,发酵培养时间为21 d;发酵茶叶总蛋白的提取及沉淀浓缩的最佳条件为:10%NaCl溶液浸提发酵茶,过滤离心获得上清,透析除盐,10%TCA/丙酮沉淀,预冷丙酮清洗沉淀获得蛋白样品。采用二维凝胶电泳分析和MOLDI-TOF-TOF串联质谱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L-7发酵茶叶后的胞外蛋白进行分离鉴定,成功鉴定出10个胞外蛋白,其中一些是酶蛋白类,分别是:α-L-阿拉伯糖甘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单宁酶、脂肪酶、阿魏酸酯酶、芳香族化合物双加氧酶、糖苷水解酶等。此外还有一些是功能蛋白,如大豆球蛋白G4亚基(glycinin G4 subunit)、角蛋白,以及部分假设蛋白等。
其他文献
运用离散事件系统理论中的有限状态机对风力发电变桨系统建模,根据变桨系统的运行过程将其分为8个运行状态,状态的转移通过9个事件驱动,事件由变化的风机参数触发。运用Simul
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源的供给和人力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围绕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整目标,对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近十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临床虽较少见,但其预后较差,并且诊断较为困难,易被误诊。现将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不可再生的资源,现在我国虽然看似地大物博,但是人口数量也是非常庞大,因此人均土地占有率仍然是排在世界的尾端,地大、人多、人均占地少是目前状况。
优秀的课大多是从深度且具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开始的。"文本解读"究竟读什么呢?本文以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 Weather Part A Let’s Talk为例进行论述。一、解读主题,制
<正> 应收账款中的坏账是在赊销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无法收回的款项。企业在销售产品时,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将无法收回的款项确认为当期销售收入,并按税法规定计算应交
解剖是医学课程的起点,是医学大厦的基石并贯穿整个医学。因为医学所学习、研究,以及诊治的对象是人,故弄清楚人体解剖结构的组成、形态、名称、位置等系统解剖学的内容显得非常
现如今,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人们不再像之前一样只是单纯地追求物质生活,他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汲取。而观赏果树的栽培可以满足人们的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儿童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成人麻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预示麻疹可能由儿童病转为成人病。麻疹的流行特点和
我系近几年在普通物理力学实验课中开出经过改进的题为《弹簧振子周期经验公式总结》的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该实验的有关情况做一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