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模式”与中国的产业区域转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zhichao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20多年中,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梯度愈益明显。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逐渐加快,产业转移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提到产业转移,则不能不提到“雁行模式”。“雁行模式”是东亚问题研究中颇负盛名的理论,它形象地描述了日本通过产业转移带动ANIES(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ASEAN(东盟国家)以及中国相继实现经济起飞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鉴于“雁行模式”对后进国家(地区)的显著提升作用,以及中国各地区之间明显的梯度差距,在2000年国家出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不少经济学者提出了在中国不同地区之间模仿“雁行模式”的命题。本文的分析即从这里展开,探讨构筑中国国内“雁行模式”、进行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并据此提出国内后进地区在面对产业转移时候的措施与对策。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言,包括研究背景和研究的目的、思路和方法。如上所述,尽管不少经济学者已经提出了模仿“雁行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深入地进行可能性的研究还很少有文献涉及到,所以本文主要从这里切入,探讨雁行式的产业转移究竟能否在中国地区之间实现。本文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是理论综述,阐述国内外有关产业转移的理论;其次分析“雁行模式”的本质特征、“雁行模式”产生的前提条件及动因,并对“雁行模式”的功过进行简单的评述;然后将促使“雁行模式”产生并运行良好的前提条件与中国所面临的情况进行比较,从外围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接下来分别从国内先进地区和后进地区的视角来探讨产业转移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第二部分理论综述,主要阐述了“雁行模式”的有关理论和梯度理论,其中前者实际上是对东亚各经济体之间产业转移、结构升级的经验分析,后者则侧重于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技术转移。两者之间的重合之处在于产业转移,这也是本文的核心问题。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雁行模式”的有关问题,包括“雁行模式”的<WP=48>本质特征、“雁行模式”的成因,并对“雁行模式”的功过进行了评述。“雁行模式”的本质特征即先进国家(地区)向后进国家(地区)梯次转移产业并相继实现结构转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从“雁行模式”产生的前提条件来看,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相关国家(地区)的经济规模、地域特征、经济水平的差异等,二是美国的重要作用,包括美国对日本的援助与扶持,以及美国提供的容量巨大的市场;从“雁行模式”产生的动因来看,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日本对东亚的产业转移是“雁行模式”形成的起点,日本的产业转移主要由于三个原因:1、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公害问题;2、对美直接出口受阻,将东亚作为迂回生产基地;3、日元的升值。其次,ANIES、ASEAN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所采取的出口导向型政策是“雁行模式”形成的重要原因。这一部分的最后对“雁行模式”的功过进行了简单的评述。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中国模仿“雁行模式”、在地区间进行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可能性。这一部分的论述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与第三部分中对“雁行模式”的成因探析一一对应。首先分析中国产业转移面临的前提条件。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按照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构想,实行了区域倾斜发展战略,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收入差距的逐渐拉大,由此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梯度差异,这与“雁行模式”产生之初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情况类似,但由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复杂性和国内外市场条件的限制,实际上与“雁行模式”产生的前提条件有了很大的不同。其次,从国内先进地区的视角分析了产业转移的可能性。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我国东部地区与“雁行模式”中的“领头雁”日本还有相当的差距,而且由于产业转移问题由国际转向了国内,东部地区究竟何时能够到达产业转移的临界点确实不好预测;从产业发展阶段看,由于中国劳动力的充足供应以及流动限制的减弱,东部地区可以方便地获得中西部的劳动力,因而位于产业阶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并未成为边际产业;从产业转移的方向来看,中西部地区确实是选择之一,不过更多的企业将转移方向选在了东部沿海地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由于产业聚集效应的存在;二是由于东部地区内部落后地区的存在。最后则从国内后进地区的视角来看待产业转移问题。从上面的分析可<WP=49>以看出,类似于“雁行模式”的大规模产业转移在中国国内不大可能实现,中国更有可能出现“点对点式的产业转移”,这就需要中西部地区采取必要的措施与对策。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努力:首先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转移提供条件,其次地方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最后中西部地区应基于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转移产业; 第五部分是结论。
其他文献
民营经济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部分。在进入新的世纪,随着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实施为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新的
1933年鲁迅重题十年前的小说集《彷徨》时写道:“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可算是鲁迅在隔时离空的情况下对自己所走过的启蒙道路的一种回望,同时也可
在世界范围内,洪水灾害无论从发生次数、人员伤亡,还是从经济损失等指标来看,都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洪水灾害发生最为频繁、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采用单元模块组合式结构,以PMC系列的监控装置为核心,应用计算机数字信号技术和通信技术,把变配电系统有关联的各部分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成变配电系统
国产金镍体系管壳在鉴定检验中,常出现腐蚀、掉字等镀层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器件的封装可靠性。结合镀层常见质量问题,分析镀层的厚度、结构等影响因素;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从外
地图的主要功能在于不断反映自然和社会变化,记录它们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对比解放初期和今天出版的新旧地图,50年间不同时期的内容变化,可以看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面貌巨大变化的
在1阶段Becker-Grossman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日平均降雨量、人均总产出和地域虚拟变量,分析水旱灾害、温度、经济增长和地域差别因素对我国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采用2004年~201
波纹钢腹板矮塔斜拉桥是“矮塔斜拉桥”和“波纹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结合。继世界上两座波纹钢腹板矮塔斜拉桥(日本栗东桥和日见桥)建成以来,该桥型得到了工程界的广泛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门和窗占着房屋屋身部分很大的面积,它们最接近人,观察起来也最方便最清楚,所以成了整座建筑装饰的重点。古代劳动人民运用砖、瓦、灰、石、木等材料创造出丰富
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以及拉曼放大器使光纤中传递信息的容量和距离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它们的核心器件,半导体激光器具有转换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能直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