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细胞粘附分子介导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中的作用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tao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CI)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P)模型,观察大鼠背根神经节(DR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表达的变化,以及鞘内注射NCAM相似肽(c3d)、NCAM反义寡核甘酸(Anti-NCAM)对NP的影响,旨在探讨GDNF在NP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在基因水平上防治NP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实验1: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两组(n=21):疼痛组和对照组。疼痛组大鼠行左侧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CCI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3、5、7、14、21d测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DRG中GDNF和NCAM的表达变化。实验2: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n=6):生理盐水(NS)对照组、NS+GDNF组、c3d+GDNF组、Anti-NCAM+GDNF组。各组大鼠于行CCI模型后3d鞘内注射上述制剂,观察其痛阈变化。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机械痛阈值、热痛阂值、GDNF、NCAM mRNA和蛋白表达的组内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验1:与对照组相比,疼痛组术前1d、术后1、21d MWT和TWL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5、7、14d MWT和TWL均降低,其中术后7d阈值最低(P<0.01);术后3、5、7、14d GDNF和NCAM的表达均升高,其中7d表达最高(P<0.01)。   实验2:与NS对照组相比,NS+GDNF组、c3d+GDNF组MWT和TWL明显降低(P<0.01),Anti-NCAM+GDNF组无显著差异(P>0.05);NS+GDNF组、c3d+GDNF组与给药前相比,MWT和TWL明显降低(P<0.01), Anti-NCAM+GDNF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大鼠CCI后出现痛阈下降和DRG中GDNF和NCAM表达增高;外源性GDNF可缓解NP,阻断NCAM表达可消除GDNF的镇痛作用,提示GDNF-NCAM信号通路参与了NP的发生和调节。
其他文献
目的:与背景后视路病变如肿瘤、脑梗死等均可造成视放射白质纤维束或视皮层功能区的损坏,从而造成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及视皮层功能减退或消失等症状。本研究对后视路的病变行
学位
西班牙建筑师愚里克·米拉莱斯认为永久性与“存在”相反,建筑作为一种载体,应当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他把建筑比作承载时间的容器,利用材料、空间、光照变化以及
目的探究宁夏回汉族人群白癜风与HLA-DRB1*0301/02、*0701/02、*1201/02、HLA-DQB1*020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以及回汉族人群在HLA-DRB1*0301/02、*0701/02、*1201/02、HLA-DQB1*020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性,为揭示宁夏回汉族人群白癜风发病机理及遗传特点提供可靠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