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将油藏岩石表面润湿性从液体润湿性转变为中间气湿可以改善油气流动效率,提高产量。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对毛管力上升法、接触角法和Washburn法这三种气湿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这些方法的特点:毛管力法是一种简单准确的方法,但是当气湿性较强的时候无法定量的评价气湿性的程度;接触角法可以很简单直观的判断出固体表面是否气体润湿,并且可以定量的评价固体表面气湿性程度;Washburn法能很简便地评价粉体表面是否是气湿性,但是当气湿性较强时不能进行定量评价。
使用了三种氟碳表面活性剂来改变砂岩岩心表面润湿性。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0.3%的FG40处理效果最好,此外浓度为0.3%的FC911也可将岩心表面润湿性转变为中间气湿。
研究了矿化度、温度、pH值、低碳醇等各种环境因素对气湿性转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剂溶液中存在较高浓度的Na+,Ca2+,Mg2+时仍然能很有效的将砂岩岩心表面转变为气体润湿,但是Fe3+对气湿性的转变会有很大影响;在80℃的高温下仍然能得到气湿性的岩心;处理液pH大于10以后,岩心变为了油湿性。研究了低分子醇对气湿性转变的影响,在如下情况下此种方法不能实现气湿性反转:甲醇浓度大于25%,乙醇浓度大于20%,异丙醇浓度大于15%。而乙二醇、丙三醇等小分子多元醇对岩心向气湿性转变基本没有影响。考察了不同液体在气湿性岩样表面的润湿性,实验结果表明:NaCl水溶液在气湿性岩样表面是不铺展的,;碳链长度小于7的小分子烷烃在气湿性岩样表面是铺展的,而碳链长度大于7的烷烃在气湿性岩样表面是不润湿的;浓度小于80%的甲醇水溶液在气湿性岩样表面是不铺展的,而100%的甲醇在岩样表面具有较弱的润湿性。乙醇水溶液在气湿性砂岩表面是排斥的,100%的无水乙醇在气湿性砂岩表面有较弱的润湿性。浓度大于20%的异丙醇溶液在气湿性岩样表面是润湿的。乙二醇水溶液在气湿性砂岩表面具有较强的排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