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散发性胰岛素瘤中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失活导致微卫星不稳定及其临床意义研究目的散发性胰岛素瘤的分子发病机制未明。目前仍缺乏可靠的用于鉴别胰岛素瘤良恶性的分子标志物。本课题第一部分的研究目的是明确胰岛素瘤是否发生错配修复基因失活,从而导致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基因的异常以及微卫星不稳定是否可用于鉴别该类肿瘤的良恶性和判断预后。实验方法用PCR方法检测61例胰岛素瘤的微卫星不稳定,MLH1基因的杂合缺失和启动子甲基化。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外显子突变并DNA测序验证。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LH1和MSH2蛋白在肿瘤及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在58个散发性胰岛素瘤中,MLH1和MSH2蛋白表达下降分别为38%和16%。散发性胰岛素瘤发生MLH1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和基因杂合缺失分别为32%和50%。MLH1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或同时发生启动子高甲基化和基因杂合缺失与蛋白的表达下降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41和0.027)。散发性胰岛素瘤中未发现MSH2基因杂合缺失。1/3的散发性胰岛素瘤发生高频的微卫星不稳定,MLH1或MSH2蛋白表达下降与高频的微卫星不稳定显著相关(P=0.006和0.049)。MLH1和MSH2蛋白表达同时下降也与高频的微卫星不稳定显著相关(P=0.004)。与临床病理相关分析显示,高频的微卫星不稳定、MLH1蛋白表达下降或MLH1和MSH2蛋白表达同时下降与肿瘤良恶性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2.6×10-5、0.008和0.018)。高频的微卫星不稳定、MLH1蛋白表达下降以及同时发生MLH1和MSH2蛋白表达下降均为患者未即时治愈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02、0.011和0.030)。实验结论在散发性胰岛素瘤中MLH1基因的失活与杂合缺失和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有关。MLH1和MSH2基因的表达下降以及高频的微卫星不稳定可作为鉴别胰岛素瘤的良恶性以及辅助判断患者的预后的分子标志物。错配修复基因的异常可能在胰岛素瘤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第二部分α-internexin在胰腺内分泌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目的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分子发病机制未明。目前仍缺乏可靠的用于鉴别胰腺内分泌肿瘤良恶性的分子标志物。课题第二部分的研究目的是明确胰腺内分泌肿瘤是否存在α-internexin的表达及其表达调控机制;探讨α-internexin的表达是否可作为分子标志物用于鉴别该类肿瘤的良恶性和判断预后。实验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42例胰腺内分泌肿瘤α-internexin的表达,其中部分标本用免疫印迹法及反转录PCR法检测α-internexin蛋白及mRNA的表达进行确认。免疫印迹法检测17株细胞系该蛋白的表达。分别用反转录PCR、DNA测序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检测5-aza-dC作用前后人肿瘤细胞系α-internexin的mRNA表达、启动子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状态。分别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与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Kaplan-Meier法用于生存分析。实验结果238个胰腺内分泌肿瘤中有132个肿瘤(55.4%)表达α-internexin蛋白,而对照组53个胰腺组织标本中仅1个标本(2%)表达该蛋白(P=9.97×10-14)。α-internexin的表达率在功能性与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之间有很显著地差异(71.4%vs.35.4%,P=2.36×10-8)。在恶性肿瘤、发生转移的肿瘤中α-internexi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值分别为0.016、0.003)。α-internexin蛋白表达下降与患者因肿瘤死亡或肿瘤未治愈的不良预后均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5或0.017)。在多种人肿瘤细胞系中,α-internexin蛋白表达下降与其启动子甲基化显著相关(P=0.002)。但在正常胰腺和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组织中发现α-internexin基因的启动子处于非甲基化状态,提示该基因在胰腺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调控与启动子甲基化与否无明显相关。实验结论α-internexin表达下降可作为鉴别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良恶性以及辅助判断患者的预后的分子标志物。α-internexin启动子甲基化是多种肿瘤细胞系中调控α-internexin蛋白表达的重要机制,但与胰腺内分泌肿瘤中α-internexin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