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煤炭市场的持续高涨,世界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大多数煤矿采用的是井下挖掘方法。由于煤矿下易发生瓦斯泄露、透水、坍塌和煤尘爆炸等事故,井上施救人员难以实时地掌握井下作业人员的分布,更无法进行精确的人员定位和制定切实有效的救灾救援方案,大大降低了抢险救灾的效率。因此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煤矿下面灾害的预警、制定抢救和逃生路线、搜索矿难人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应用煤矿井下的人员定位系统,主要经历了考勤系统、门禁系统、区域定位系统、精确定位系统。从早期的区域性定位逐步到如今的精确性定位,对定位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信息通信量也越来越多。解决定位精度不高和无线通信的信息碰撞成为了系统中两类关键性问题。  论文对常用的测距技术进行分析,考虑井下潮湿、风尘浓厚,机械障碍物多、路况弯曲狭长等特点,研究了适合井下环境的测距手段—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并且以此为前提分析传统的定位算法,采用改进型的Bounding-Box算法计算出位置信息。该算法避免了浮点运算,计算量小,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  论文研究了传统的防碰撞算法,分析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载波侦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算法、ALOHA、树搜索算法等在精确定位系统中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 CSMA/CA和动态时隙分配相结合的防碰撞算法。算法利用 CSMA/CA算法完成未知节点与参考节点的注册,为测距奠定基础。在定位阶段,通过动态时隙分配算法完成多个未知节点与参考节点的测距。减少因信息的碰撞带来的漏卡问题,使无序的测距过程以有序的方式进行。仿真结果分析表明算法的有效性,对时隙的利用率高。  论文搭建了基于ZigBee JN5148的PRO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精确定位系统,验证了定位算法和防碰撞算法的有效性。并且设计了以CAN总线为基础应用层通信协议,实现分站与读卡器之间信息的通讯。经过调试,系统能够实现定位、防碰撞、与分站通信功能,运行稳定、满足实时性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论文根据研究结果对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进行总结,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棉浆粕是以棉短绒为原料,经过传统的造纸工艺而生产出来的一种浆粕。在生产过程中,棉浆粕中的水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影响着棉浆粕的质量、存储和运输。目前国内棉浆粕的生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成百上千的微型、廉价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大规模、无基础设施无线网络,在军事、环境监测、医疗救护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
本课题任务源于某科研单位的“复合材料构件静力加载系统研制技术要求”。电液伺服静力加载系统是静力试验的重要装置之一,用于为产品或结构件施加外载荷,以检验产品结构强度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3G网络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和运营,用户对移动流媒体应用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种背景下,与流媒体应用相关的技术研究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
磁共振模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通过在传统感应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两个高Q值的共振线圈来实现电能的中尺度传输,解决了传统感应模式只能小尺度传输电能的弊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收集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依赖于海量数据的数据密集型应用也层出不穷。现今数据密集型应用已在科学计算、互联网数据处理、网络媒体处理等
学位
计算机博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计算机博弈也被称为人工智能的果蝇。各种棋类的人工智能研究,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发展最快的是国际象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
现今,实时嵌入式系统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通信系统、消费电子、车辆电子、医疗图像和航天航空等等。显而易见,这些领域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在于任务的调度,亦
在农业、建筑、采矿等工作中,全世界有数亿人由于长时间弯腰工作而导致很高的腰背痛发病率。仅在农业工作中,全世界就有高达13亿农业劳动力因弯腰工作而普遍有患腰背痛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