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世纪-13世纪新疆佛教壁画人物造型演变——以佛陀、舞者与供养人像为中心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yoyo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陀,佛教传承的主体人物,一位受佛教弟子与世人敬仰的尊神。他从印度传承至西域,在西域这片异国土地上是如何被接受并得到发展和传播的?在公元1世纪到13世纪间佛陀造型是否形成西域特点?是否在佛教美术中得以创新?这些是西域美术的发展史,是现代人物绘画创作的一个切入点,也是本文要寻踪的主要问题。  古代西域是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于阗、龟兹、高昌三大佛教繁盛之地为代表。西域佛教发展的路线是以“丝绸之路”为主方向。于阗是佛教进入西域的第一站,在执政者的推崇之下,佛教得以迅速发展,并形成规模。被称为“小西天”的于阗因其地域因素和文化差异等原因,佛教美术作品保留甚少,在历史文献资料中记载,在当时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画家尉迟乙僧尤为显著,他的绘画技法影响到了整个西域甚至中原。龟兹作为丝路重镇,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并形成具有西域特色的佛教文化传播之地,在龟兹区域众多佛教遗留的石窟中保留了大量的佛教美术作品,其中有独具特色的“菱形格”绘画形式,“凸凹晕染加贴金法”等等。多种文化元素同时发展,形成佛教在西域特有的“龟兹画风”。在龟兹佛教文化中,佛陀造像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不断演变。高昌,是佛教传入中原在西域的最后一站。高昌地区佛教造像的风格受回鹘文化影响颇深,但是伊斯兰教的兴起和政治发展等多方面原因,使得西域佛教在公元13世纪前后日渐衰落。  本文为了更直接的证实西域佛教绘画中佛陀造型的演变,并展现西域本土因素特征,以佛教壁画中舞者和供养人像(西域本土民族的真实原貌)为范本进行对比和分析,就西域本土民族文化对佛陀造型中的本土因素和不同时期的演进等问题,进行逐一的讨论。  本研究以绘画实践者对绘画语言、人物造型的关注为切入点,注重从具体现象入手,结合佛教艺术的发展、传播,对西域佛教人物画形象进行剖析,解读佛教人物画形象的绘画语言特点,从而揭示其形象特征;从艺术语言的角度入手,从时间和空间两条主线研究绘画与传统文化形态、社会变革的规律;分别对不同时间里与传统文化承延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积极的意见,从而使佛教人物画研究的当下意义具体化、现实化。
其他文献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汉语作为我国官方语也是我国唯一主要的交流语,不仅汉族同胞们用汉语各个少数民族都在用汉语交流,使用汉语的范围甚至影响到国外.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汉语的重要性体现在各个领
宋代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保守、内敛、纤弱、精细、富丽、写实,完全没有唐代的豪爽、壮阔和自信。在宋代,婴戏题材绘画是极受欢迎的绘画种类,受战争、生活和医
期刊
期刊
以2013年中国第十二届全运动会女子平衡木冠军谭思欣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摄像解析法对她羊结环跳技术动作进行解析研究.为以后的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起跳阶段,双脚一起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五子连珠问题是一种简要的数学模型.本文建立了最小循环单元体的模型,通过首先对5×5的小单元体的假设分析,得出单元体五子不相连的情况,并通过分析证明单元体的小情况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