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通任调气针法治疗痰气交阻型咽异感症的临床疗效,为以通调任脉、条达气机为理论基础应用体针治疗痰气交阻型咽异感症提供有效的临床试验参数,并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确切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根据简单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本研究收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梅核气患者6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通任调气针刺组(廉泉、天突、膻中、巨阙、中脘,气海、关元、丰隆)及常规针刺组(内关、扶突、期门、足三里、太冲、肝俞、脾俞),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咽部异物感症状、痰气交阻型证候)、分析病情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取自2019年3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门诊的痰气交阻型咽异感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通任调气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周休息2日,2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咽异感症咽部主要症状分级表、痰气交阻型咽异感症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来对两组的病情进行观察记录,将治疗前后数据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满足或近似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中无序者运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或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运用秩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通任调气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样本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样本的治疗前咽部主要症状评分、痰气交阻型咽异感症中医证候积分及各项评分、HAD积分均进行了组间比较,得到结果为P值均>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2.将各组治疗前后咽部主要症状评分、痰气交阻型咽异感症中医证候积分及各项评分、HAD积分进行组内比较,统计结果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后每组各项观察指标评分都低于治疗前,说明通任调气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痰气交阻型咽异感症都有一定疗效。3.将各组治疗后的咽部主要症状评分、痰气交阻型咽异感症中医证候积分及各项评分、HAD积分进行组间比较,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通任调气针刺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小于常规针刺组,提示其疗效占优。4.将各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运用统计学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得到:通任调气针刺组在咯痰、胸部堵闷感、纳少、情绪异常方面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提示通任调气针刺法对于上述症状的改善优于常规针刺法;而在嗳气方面组间比较得到P>0.05,说明两组在改善嗳气症状的方面不具有明显疗效差异。5.治疗结束后进行组间临床疗效评价,通任调气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其治疗痰气交阻型咽异感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研究结论(1)通任调气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痰气交阻型咽异感症都具一定疗效;(2)通任调气针刺法治疗痰气交阻型咽异感症较常规针刺法疗效更佳;(3)通任调气针刺法在缓解或消除咽部主症、咯痰、胸部堵闷感、纳少、情绪异常(焦虑或抑郁)方面更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