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取芯过程中煤芯瓦斯解吸规律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ang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冻取芯过程中,钻头钻削煤壁导致煤芯温度升高,煤芯同时受到制冷剂的作用,导致煤芯温度发生变化,温度是影响瓦斯解吸的重要因素,瓦斯解吸量和损失量都会受到影响。首先依托自制取芯管取芯过程管壁温度测定装置,采集在不同取样深度条件下的取芯管取芯过程管壁温度变化数据,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含瓦斯煤低温冷冻取芯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不同煤芯瓦斯压力、不同取样深度、不同破坏类型煤、不同变质程度煤条件下煤芯瓦斯解吸实验,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及解吸特性。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取芯管真实取芯过程管壁温度变化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恒定温度阶段、温度缓慢上升阶段、快速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分别对应着取芯过程中的安装、送钻、钻进和退钻过程;(2)冷冻取芯过程中煤芯瓦斯解吸量变化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前期快速增加阶段、短暂稳定阶段、中期减少阶段和后期稳定阶段。同一取芯深度,煤芯压力越大,瓦斯解吸量越大,低压和高压解吸量差异明显;同一煤芯压力,取芯深度越大,瓦斯解吸量越大;同一煤芯压力和取芯深度,软煤瓦斯解吸量大于硬煤解吸量;同一煤芯压力和取芯深度,变质程度越高,煤芯瓦斯解吸量越大;(3)冷冻取芯过程中煤芯瓦斯解吸速度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快速降温阶段、缓慢降温阶段,快速衰减阶段时间远小于缓慢衰减阶段。同一取芯深度,煤芯压力越大,煤芯瓦斯解吸速度降为0ml/(g·min)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同一煤芯压力,取芯深度越大,煤芯瓦斯解吸速度降为0 ml/(g·min)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同一煤芯压力和取芯深度,软煤煤芯瓦斯解吸速度降为0 ml/(g·min)所需要的时间大于硬煤;同一煤芯压力和取芯深度,变质程度越高,煤芯瓦斯解吸速度降为0ml/(g·min)所需要的时间越长;(4)和非冷冻取芯过程相比,冷冻取芯过程存在倒吸。同一取芯深度,煤芯压力越大,倒吸量越小;同一煤芯压力,取芯深度越大,倒吸量越小,倒吸持续时间随着取芯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煤芯压力和取芯深度,软埋煤芯瓦斯倒吸量小于硬煤;同一煤芯压力和取芯深度,变质程度越高,倒吸量越小。倒吸速度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快速增大阶段、缓慢衰减阶段。
其他文献
磨料气体射流加工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处理、钻孔和开槽等领域。同时磨料气体射流作为一种“气力化”措施,可以通过高速气体加速磨料,具有良好的冲蚀性能,而且可以避免“水力”措施引起的井眼塌陷和瓦斯解吸等问题,在煤矿开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磨料的冲击动能是影响磨料气体射流破煤的关键因素,磨料的冲击动能是通过气体射流的流场结构和磨料的特性来确定的,而磨料在喷嘴和自由流场中的运
CH4爆炸作为破坏矿山安全的罪魁祸首,经常造成对巷道内物品的高压冲击与对巷道设备的高温火焰灼烧,造成生产人员伤亡的同时也带来巨大财产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更好地控制CH4爆炸是各国的专家与学者们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如何在不阻断通风的情况下阻止爆炸火焰传播,从而更有效地消除瓦斯爆炸灾害问题。本文在实验室的现有条件上,自主搭建主动阻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管道部分、充气部分、点火
煤体是具有复杂孔隙结构的多孔介质,内部既有微纳尺度孔隙,也有毫米级的裂隙,其中纳米级孔隙数量和结构丰富。由于煤体纳米级孔隙尺度、瓦斯压力和游离态分子扩散效应的影响,微纳尺度孔隙中仍存在着多种气体传输机制。目前,针对连续流区和滑移流区的气体运移研究较为深入,但针对过渡流区的气体流动研究较少,认识不清,关键性因素考虑欠缺,造成许多理论模型难以应用于工程实际,存在着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的现象。因此
安全、稳定与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对于保障矿井生产的有序、高效和低耗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矿井生产活动的不断进行,使矿井通风系统的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同时,诸如瓦斯地质、矿压与煤炭自燃危险性等矿山地质因素也悄然改变,此外,由于受到采矿活动的影响,矿井通风系统参数发生渐变和突变,这些必然对矿井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造成不利于安全生产和技术经济不合理的状况。因此,通过引入系统工程、模糊数
温室效应及能源危机是当前国家社会所要面临的严重问题,CO2封存及驱替煤层CH4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且该方法通常用于高温高压下的深部地层中。因此,为研究高温高压下煤体吸附CH4和CO2的特性,本文利用德国Rubotherm磁悬浮天平,采用重量法,在313.15K的恒定温度下对粒径为0.18-0.25mm的九里山三号无烟煤进行单元气体及混合气体0-15MPa的吸附实验。得到如下结论:无论是单元气还是
煤层含水性和孔隙性是煤矿瓦斯预测与瓦斯治理的重要参数,研究煤层受载含水煤样超声特征(波速和品质因子)与孔隙变化特征关系,是发展煤层含水性和孔隙性声波物探方法的基础。针对赵固二矿二1煤层不同层理方向的煤样,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结合方法,基于Wood理论,利用自制煤储层压裂模拟及物性特征试验系统,测量在常温常压条件含水煤样波速参数。之后分析受载含水煤样波速、品质因子、孔隙率特征,探讨三轴受载干燥煤样与饱
随着我国矿井开采深度的日益增大,深部储层条件下甲烷多以超临界状态存在,为研究超临界状态下煤对甲烷的吸附特性,本文基于实验室测试和理论分析的方法,选取山西大同肥煤、鹤壁贫瘦煤、焦作九里山和安阳龙山无烟煤四种不同变质程度煤为研究对象,进行煤的等温吸附实验,结合煤样孔隙结构特征,分析超临界状态下煤对甲烷的吸附特性,主要结论如下:(1)煤样的甲烷视吸附量伴随压力的增大表现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两个阶段,对于甲
我国含瓦斯煤层普遍具有“高储低压低渗”的特征,为此,一些学者提出通过水力压裂、水力割缝、预裂爆破、水力冲孔、高压脉冲水射流以及注气驱替等改造物性结构来强化瓦斯抽采的技术措施,但这些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微波辐射作用能促使煤体温度升高及结构变化,表现出有利于瓦斯运移产出的特征,因此利用微波辐射强化瓦斯抽采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采用理论剖析、参数测试、数值模拟等方法探讨微波辐射下煤储层电磁
瓦斯,又叫煤层气,是高效清洁能源的同时又是温室气体,具有很高的抽采利用价值。但我国煤储层因地质条件复杂而具有低渗透性、易吸附难解吸的特点,开采难度较大。因此有效提高煤层渗透性对煤层气的安全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自制的非均相钴基活化剂活化的过硫酸铵溶液对不同煤阶的煤样进行改性处理,对改性前后煤的表面润湿性、形貌、孔隙结构、瓦斯吸附特性、增透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
煤层中由于层理、割理的存在而呈现非均质性,使得煤层具有各向异性特征。进而在煤层中采用爆破致裂技术进行增透时,不同方向上煤层致裂有效距离及渗透性具有明显差异。为探究各向异性煤层致裂有效距离及渗透性变化特征,本文以赵固二矿二1煤层煤体为研究对象,沿不同方向取芯进行煤体的抗拉、抗压强度实验分析了煤体力学各向异性特征;再根据煤体力学各向异性特征对煤层合理布孔,进行爆破致裂有效区域现场测试,以观测致裂前后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