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2008及2011年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研究(CLHLS)形成的两期面板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参保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质量的影响。与前人的多数研究不同,本文通过设计养老质量指数以综合考察老年人养老质量的不同维度,包括老年村民的家庭地位、物质营养摄入状况、闲暇活动的参与频率及心理健康与主观满意度。为最大限度削弱内生性等问题的影响和满足共同趋势假设,本文采用了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PSM-DID)实证模型,即在对所有样本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基础上使用双重差分法(DID)估计新农保的福利效应。同时,为了分析参保行为对老年人养老质量的影响是否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收入组的参保人群中存在异质性,本文也进行了异质性分析。本文研究发现,第一,从养老质量指数看,参保新农保显著改善了农村老年人的综合养老质量;第二,从反映养老质量的各维度指标看,参保新农保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对主要闲暇活动的参与频率,也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对自身生活的主观满意度评价,但新农保对老年人的家庭地位变化及日常食物营养物质的消费状况影响并不显著;第三,从新农保影响养老质量的作用机制看,虽然参保新农保使老年村民获得养老金收入,但由于养老金部分挤出了老年人所获得的代际转移支付及有偿劳动收入,导致新农保对物质消费的刺激效果受到削弱。由于受到“父慈子孝”儒家思想的影响,参保新农保对老年村民家庭地位的影响不显著。另外,闲暇活动的增加、谋生压力的减少及对成年子女经济依赖的降低改善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主观满意度;第四,新农保对老年人养老质量的改善效果在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收入层级的参保人中存在异质性。其中,新农保对84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养老质量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84岁以下老年人产生的效果,同时低收入参保人(家庭年收入低于8000元)从参保新农保中的获益程度也相对优于较高收入的参保人(家庭年收入大于等于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