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善书中的社会生活秩序理念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950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社会结构上,不断加快的商业化进程以及由此而来的商人地位的上升、主佃矛盾的加深,不仅扰乱了传统的“四民”秩序,也加剧了阶层间的紧张关系;在思想文化层面,学术界对程朱理学过分压抑人欲和日益脱离民众生活的质疑、统治者和知识分子对三教合一的大力提倡以及平民儒学的诞生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的思想氛围。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氛围下,劝善书变得流行起来。劝善书是教人行善去恶的书,是在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意识下,劝说民众力行实践那些不仅超越了贫富贵贱,而且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广泛流传的伦理道德规范,它也提供很具体的行善去恶的动机。劝善书的思想主旨和基本目的是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平以维持社会秩序,保持安定。  从内容上看,劝善书主要涉及对善恶的具体界定、行善的动机以及善恶报应观。具体来说,劝善书中所列的善恶行为规范可以分为以孝悌为核心的家庭行为规范、以修身正己为核心的社会伦理规范和针对市场行为的社会规范,这些社会规范都是关于世俗生活的,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劝善书所提供的行善动机经历了一个从价值理性到目的理性转变的过程,即由明中期以前的关注成仙和修身转变为明末的关注科举功名、家族延绵等现实的利益;善恶报应则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家族性、功利性的特征。  从社会生活秩序的角度来看,劝善书中界定的善和恶都是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具体阐释。劝善书的作者对于理想的社会生活秩序有着共同的认识,他们共同倡导一种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互惠的等级制。然而在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理想社会生活秩序,即社会控制问题上则经历了一个争论和融合的过程。明朝中期的知识分子就社会控制问题中的道德本位观与行善的功利色彩以及自律与他律等问题进行了争论,而明朝末期的劝善书在这一问题上则大多采取了一种更加综合的观点:将功利追求合理化为道德规范的道德功利主义观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能动的宿命观。  劝善书内容和思想上的这种世俗化特色使得劝善书在明清时期极为流行并被民众普遍接受,至今仍在民众的生活中发挥作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虽然劝善书在当今社会已不再流行,但其所蕴含的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理念,所建构的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互惠的等级制,所揭示的道德功利主义、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社会控制方式已经为广大民众所普遍接受,对于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进程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由此而引发的征地拆迁活动也变得日益频繁。征地拆迁在助推城市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征地拆
2011年10月~2012年7月对浙江省渔山列岛潮间带的大型海藻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该潮间带大型海藻的组成和分布,并利用相似性指数(Sc)分析了调查海域潮间带大型海藻相似性.结果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学生将来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从一定程度上讲,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该专业毕业生水平的高低。同时,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对课程进行剖析和定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在工程实践环节
近年来农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松散化,但是另一股力量——市场正在农村慢慢生根,并且所蕴含的能量也许在某一天会在农村广袤地域不经意地释放开来,目前其迹象也越来越明显。
国内目前已有60%以上的高校开设了以创造学为基础的各类课程。通过对其中部分开设创造学通识课的高校所做的调查发现,一些课程建设较规范的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而更多的学校则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其中尤以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较低、教学资源不够丰富等最为突出,且最终导致“创造学通识课的课堂教学吸引力不高”。那么,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应该如何
省教育厅、监察厅联合下发文件,就规范我省今年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发出禁令。rn今年,我省将加大对民办院校招生宣传的审查力度,严禁民办院校在招生宣传中异虚作假、违规承诺乱招生
1980—1982年,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油料所和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低温冷害室主持的全国大豆品种生态型联合试验,在全国31个试验点上进行.新疆由农三师农科所代表喀什地区、塔
本文通过闽南地区的一个村庄的个案研究,深入分析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候选人的竞选动员关系网络。并在个体行动者的层次上,应用社会资本理论的概念框架对候选人的动员关系网络进行
城市街道办事处是市、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一直承担着政府基层管理的重要职责。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剧,街道办事处定位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有学者提出“坚持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追求,许多研究探讨提高教学实效性的论著不乏卓有成效的真知灼见。笔者在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的特点,探索专业针对性和适时性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作用。    一 “基础”课的特点与教师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的特定要求    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基础”课内容涵盖大学生活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