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例儿童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来源 :贵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icious_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4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儿童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  结果:  1.临床多有发育迟缓,不同程度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包括发热51例(100%),咳嗽22例(43.13%),气促12例(23.52%),皮疹8例(15.68%),腹泻16例(31.37%),贫血23例(45.10%),浅表淋巴结肿大23例(45.10%),肝大15例(29.41%),脾大12例(23.53%),发绀6例(11.76%)。  2.主要影像学改变:双肺间质性改变33例(64.71%),其中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18例(35.29%);斑片状阴影30例(58.82%);结节灶9例(17.65%);弥漫粟粒状结节灶7例(13.73%);伴空洞形成1例(1.96%);胸内淋巴结肿大14例(27.45%);胸腔积液9例(17.65%)。  3.病原诊断:肺孢子菌11例(21.57%),肺结核8例(15.69%),马尔尼菲青霉菌肺7例(13.73%),曲霉菌肺炎4例(7.84%),巨细胞病毒(CMV)肺炎3例(5.88%),不明原因真菌性肺炎7例(13.73%)细菌性肺炎11例(21.57%)。  4.不同致病菌导致肺炎所对应的CD4+细胞计数:PCP97cells/μl,细菌性肺炎340cells/μl,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3cells/μl,肺结核84cells/μl,曲霉菌肺炎54cells/μl,CMV肺炎24cells/μl,不明原因真菌性肺炎284cells/μl;罹患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曲霉菌肺炎、肺结核及CMV等肺炎患儿的CD4+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其他致病菌肺炎组(x2=18.085,P=0.006)。51例患儿肺部同时存在≥2种病原菌为26例(50.09%)。多重感染的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例较单一因素感染组均低。二者之比较,显示有较大差异。  5.单一因素肺部感染的CD4+计数中位69,而多重感染CD4+计数中位数仅为28,各组间CD4+及CD4+/CD8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732,P=0.013及x2=10.553,P=0.014),以肺结核合并真菌最高;青霉菌比例最低。  6.出院时治愈或好转44例(86.27%),未治愈或死亡7例(13.73%)。  结论:  1.对于生长发育迟缓、发热时间较长,伴有反复咳嗽患儿,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艾滋病,必要时行HIV抗体检测。  2.儿童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肺炎及真菌肺炎组的CD4+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病原菌的肺炎组,CD4+细胞计数对帮助判断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单一因素儿童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CD4+计数及CD4+/CD8比值较多重感染组高,多重感染组CD4+中位数明显低于单一因素感染患儿。  4.儿童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像学改变呈多样性,主要为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伴有或不伴有粟粒状结节灶,诊断时应综合考虑。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SAMMPRIS(the Stenting and Aggressive Medical Management for Preventing Recurrent Stroke in Intracranial Stenosis)试验显示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及血脂和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1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高脂饲料组(n=7)、瑞舒伐他汀组(n=7),饲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