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GIS的相山区耕地地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耕地呈现出不断减少的逆向变动趋势,同时耕地质量也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以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相山区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的数据进行整合,在GIS技术支持下,三图叠置形成了672个评价单元,建立了相山区耕地地力评价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并且形成了相山区土壤养分分布图。依据相山区当地情况选取了13个评价因子,建立了相山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摸清了相山区地力等级信息,同时设计的基于移动GIS的相山区智能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使耕地地力评价的结果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结果如下:  1、通过对相山区土壤养分数据的分析,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70g/kg,处于中等及缺乏水平。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各乡镇平均值差异不明显,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35mg/kg、121.59mg/kg和1.19mg/kg。微量元素中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含量整体呈中等水平。土壤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mg/kg、8.88mg/kg和9.09mg/kg。而有效锌、有效硼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效硼含量在0.5mg/kg以下的耕地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82.2%。  2、本次研究将相山区耕地共划分四个等级。一级地、二级地、三级地、四级地的耕地面积分别为1628.67公顷、2558.22公顷、1361.35公顷和809.89公顷。一级地、二级地、三级地和四级地的耕地面积分别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5.62%、40.24%、21.41%和12.74%。总体来说,一级地分布较广,全区均有零星分布。而二级地为相山区的主要地力等级,主要分布于相山区的西南部和西北部地区。东南部虽有零星分布,但面积较小。三级地和四级地主要分布在相山区的北部和中北部地区。  3、基于相山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结合“3414”田间试验结果设计了基于移动GIS的相山区智能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系统主要选用Android4.0操作系统,基于SuperMap嵌入式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系统的设计主要有六大模块,包括配方施肥、栽培植保、各类图谱(缺素图谱、病虫害图谱、肥药气害图谱)、农业政策法规、农资仓库和支持与帮助。涉及区域施肥、精准施肥、土壤属性查询、养分查询、耕地地力等级评估、搜索查询、智能定位、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短信发送、图谱查询等功能。系统很好的解决了触摸屏版和网络版使用的不足之处,实现了基于手机的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其他文献
农田镉(Cd)污染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危害人类健康。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以其为主食,但其本身具有Cd富集特性,且不同基
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的基础,信息系统是实现信息高效运用的手段。本论文基于GIS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对江苏省土壤资源信息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地理信息系统引
我国在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土壤化肥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却降低了无机化肥使用率。这不仅对作物增产效果没有提高作用,还对水体、土壤环境造成了影响。另一方面,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