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类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A,SR-A)是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家族之一,主要在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表达。CD36为B类SR家族成员,是表达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的跨膜糖蛋白受体。SR-A和CD36介导脂质内吞,在宿主防御功能、增加细胞间粘附及凋亡细胞吞噬方面有着重要作用。SR具有粘附动脉血管损害处的单核细胞,促进巨噬细胞活化,并能结合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导致巨噬细胞摄入超量的胆固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早期病变的泡沫细胞。机体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介导摄入血浆胆固醇是细胞内胆固醇的主要来源。它们依赖于细胞内胆固醇的负反馈调节系统,维持胞内胆固醇的稳态平衡,即通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2,SREBP2 )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 SREBPs cleavage-activating protein,SCAP )-LDLr(SCAP-SREBP2-LDLr)途径,完成细胞内脂质稳态平衡的调节。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炎症可以通过干扰胆固醇介导的LDLr负反馈调节可促进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胆固醇在外周细胞异常堆积形成泡沫细胞。血脂异常是AS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具有不受胞内胆固醇浓度限制摄入胆固醇特性的清道夫受体在AS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有有关炎症状态下双敲(Double knockout,DKO) SR小鼠对机体血脂水平影响及AS形成的分子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将拟探讨炎症是否干扰SR DKO小鼠肝脏和主动脉LDLr负反馈调控机制,使组织过量摄入天然LDL形成泡沫细胞,导致AS形成;比较肝脏和主动脉LDLr负反馈调节机制在物理炎症刺激和鼠疱疹病毒-68((Murine herpes virus 68,MHV-68))感染所诱导的炎症状态下,脂质沉积和AS形成的差异。采用SR DKO C57BL/6小鼠探讨物理刺激和病毒感染所诱导的炎症状态与机体脂质代谢和AS形成的分子机制。随机将6-8周龄SR DKO雄性小鼠分为高脂饮食喂养对照组,高脂饮食喂养酪蛋白(Casein)注射组和高脂饮食喂养MHV-68感染组,每组小鼠数为6只。Casein注射组每2天皮下注射一次,MHV-68感染组每2周进行一次腹腔注射MHV-68。实验时间为14周。结束实验时,收集肝脏、主动脉和血清标本,储存于?70 ?C冰箱中。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浓度:包括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脂质水平:包括总胆固醇水平(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肝脏胆固醇酯水平和肝脏主动脉组织形态学。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肝脏和主动脉组织SCAP,SREBP2和LDLr基因转录水平及免疫组化检测其蛋白质水平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两个炎症组小鼠血清SAA水平显著增高,而两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别;两组小鼠肝脏组织胆固醇酯沉积比对照组明显增加;Casein注射组血清脂质水平明显降低,而MHV-68感染组血清脂质水平却明显增高。Casein皮下注射组主动脉根部没有发现明显的脂质斑块,主动脉根部的冰冻切片进行油红O染色,发现主动脉内膜脂质积聚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没有明显可见的脂质斑块和脂质沉积。而MHV-68感染组肝脏组织切片显示明显的脂质沉积,主动脉切片可见明显的AS斑块。Casein注射组胆固醇摄入负反馈调节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明显增加,而MHV-68感染组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明显降低。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Casein皮下注射所诱导的炎症能够打破SR DKO小鼠胞内胆固醇负反馈调节的稳态平衡,上调SCAP-SREBP2-LDLr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表现为小鼠的低血脂状态和脂质在中枢和外周脂质代谢组织器官沉积增加;而病毒诱导的炎症状态下调胆固醇负反馈调节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小鼠处于高脂血症,形成明显的AS斑块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