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羊草草原是当地的主要牧区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和全球环境的变化导致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及时对退化的天然草地进行改良培育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天然羊草草原的退化问题,于2018-201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试验基地开展有机肥改良天然草地的试验。两种有机肥为该试验站提供,尝试将其作为该区草地植被恢复与高效生产的措施之一,探讨有机肥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的一系列影响机制,为草地生态和生产双赢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有机肥对退化草地的植被生物量、植物群落多样性、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有机肥对呼伦贝尔羊草草原地上植被的影响表明,施用有机肥显著改变了草原地上总生物量,两种有机肥在45 t/hm~2的施肥水平下,草原地上总生物量显著增加,并且产量最高分别为244.11 g/m~2(2018年)、191.77 g/m~2(2019年)。在a1处理下羊草物种重要值最高,但植物群落多样性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短期内很难看到明显的改变。本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有机肥施用量在45 t/hm~2时,草原地上总生物量最高。2、有机肥对土壤的影响是退化草地恢复的核心,土壤状况是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的基础,土壤肥力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退化羊草草原恢复的效果。本试验通过对退化草地施用不同水平的有机肥,结果表明两种有机肥在45 t/hm~2施肥量下显著提高了羊草草原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含量,但不同有机肥处理对土壤全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施入有机肥对四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不大。说明土壤全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在短期内很难改变。综合比较分析,蚓肥和菇渣有机肥在45 t/hm~2施肥量的情况下,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显著增加,羊草草原地上总产量明显提高,产量可达2441.13 kg/hm2(2018年)、1917.7 3 kg/hm2(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