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隐喻视角下中美网络安全报道的话语秩序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343212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空间在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的不断运用,网络安全问题如今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特别是中美两国对于网络安全所持态度显得十分重要。  本研究以批评隐喻分析和福柯话语秩序理论为理论框架,采用语料库语言学法,辅以在线工具Wmatrix,研究中美两国官方报纸(《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中有关网络安全报道中隐喻异同点。从而发现两国不同的话语秩序,并分析出两国官方报道中对待网络安全问题所持不同态度,以此为中国官方媒体报道提出策略建议。  研究发现如下:  (1)中美两国官方报道在隐喻种类使用上存在相似点,但两国官方报道在隐喻力上存在较大差别。对于前十位高频使用的政治、旅行、身体、建筑、生命、经济、文学、情感、娱乐和科技隐喻,美国政治、旅行、身体、经济和情感五种隐喻的隐喻力超过中方,建筑、文学、科技和生命四种隐喻的隐喻力小于中方,娱乐隐喻力持平。美方在隐喻力强的隐喻种类上使用频率多于中国,且均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隐喻,如政治、经济等。  (2)隐喻链和隐喻等级排序反映美方突出政经秩序,而中方更突出文化秩序。美方隐喻按照政治、运动、身体、建筑、生命、经济、文学、情感、娱乐和科技的顺序排布;中方按照政治、运动、文学、建筑、生命、身体、经济、科技、娱乐和情感的顺序排布。将两国不同隐喻按照使用频率等级串联在一起,可以看出两国不同隐喻链。美方多用政治、运动、身体、生命和经济隐喻;中方多用政治、运动、文学、建筑和生命隐喻。  (3)不同的话语秩序凸显出两国对于网络安全的态度和价值观差异。a)中方认为网络相互攻击会导致网络和平体系的瘫痪,要抵制木马病毒和网络帝国行为,各国要避免原则性分歧,共同建立网络和平环境,发挥网络潘多拉魔盒的正能量;美方认为网络隐患影响深远,要建立防火墙以对付网络间谍和抵制病毒等有害链接,同时强调网络安全并非游戏,要认真对待网络安全,使网络为经济发展服务,反对网络冷战。b)中美两国对待网络安全的态度反映出价值观差异。虽然两国均提出维护网络安全的必要性,但中国官方报纸坚持合作原则,强调对于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应该采取国际合作、遵循相关规则的国际化处理方式,而非一味的攻击指责,由此看出中国儒家文化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相反,美国坚持认为中国黑客攻击美国电脑,并对美国网络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反映美方的“东方主义”思想及“西方中心主义”价值观。  福柯话语秩序对官方媒体所衍生的建议值得采纳。中国媒体报道要多使用高隐喻力的隐喻;报道者所使用的隐喻要依据社会历史实际情况;通过隐喻方式所做评论应该反应媒体正确态度并对大众产生积极影响;报道者也要树立作者意识,清楚地明白所使用的隐喻要遵循社会潮流和符合国家方针政策并积极拓展隐喻的教育影响力。  研究对今后中方媒体如何提升话语秩序起到了一定引导作用。
其他文献
广告反映着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在跨文化交际中,广告为人们了解中美文化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平台。其中饮食类广告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及心理
以石羊河下游—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时空替代法分析了该区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土壤水分与养分时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在退耕当年(CK),植被分布以一
土壤水分亏缺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表现较为严重,这对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与植被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只有充分了解黄土高原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其亏缺状况,才能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对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次生林地和草地的土壤水分进行了测量,对雨季和非雨季的山杨、沙棘、辽东栎和撂荒地土壤水分亏缺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3种林地0—5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与储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都呈先增加后缓慢下降,撂
在汉语中,量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并且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对汉语量词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语言学界的焦点之一。与此相反,在英语中,表量结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
菲利普·罗斯一直以来是美国现代文坛中最有影响力且倍受争议的作家之一。作为美国犹太作家的双重身份使得他曾经受到主流文化的排挤而对异化感触颇深。在他的作品中,菲利普
基于1963—2018年日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数据,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检验法、信噪比检验方法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修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
多年以来,外语和二语研究者和教师尝试去设计有效的任务去促进和巩固学生的词汇学习。因此,在这方面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和理论。如 Laufer和Hulstijn(2001)提出了极具影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