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鳗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是我国单项水产品出口创汇最多的种类之一。近年来,我国的鳗鱼养殖产量约占世界鳗鱼养殖产量的70%。日本鳗鲡是所有鳗鱼养殖种类中抗逆性最强、生长速度最快的种类。目前,鳗鱼的人工繁育尚未成功,鳗鱼养殖苗种完全依赖天然鳗苗,而天然鳗苗资源快速衰竭,鳗苗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严重制约了鳗鱼养殖产业的发展。深入开展鳗鱼繁殖生物学基础研究,解决人工繁育技术难题、人工繁育鳗鱼种苗,是解决我国鳗鱼养殖种苗来源的根本途径。本研究以淡水池塘人工养殖的日本鳗鲡为材料,通过比较驯化到不同盐度条件下的日本鳗鲡的性腺、肾脏、鳃、脑垂体等器官的组织结构特征和血清中与性腺发育相关的激素的水平,分析盐度驯化对日本鳗鲡性腺发育的影响;通过比较驯化到不同盐度的日本鳗鲡在人工注射催熟激素后性腺发育及性腺发育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进一步分析盐度对日本鳗鲡性腺发育的影响,探讨盐度影响人工养殖日本鳗鲡性腺发育的机制,为日本鳗鲡亲鱼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人工繁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盐度条件下,日本鳗鲡肾脏的肾小体直径变化不大,但随着盐度升高,肾小球的血管丛萎缩变得更加紧凑,肾小体囊腔变大。淡水鳗鲡肾小体最大直径89~122μm,其中肾小球直径78~116μm,驯化到海水的日本鳗鲡的肾小体最大直径84~117μm,其中肾小球的直径67~110μm。淡水鳗鲡第一近曲小管(P1)和第二近曲小管(P2)细胞刷状边缘比驯化到海水中的长。淡水鳗鲡远曲小管(D)和集合管(C)磷脂含量较盐度驯化组丰富。随着盐度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高度和细胞核面积均随之减小。2.驯化到海水中的日本鳗鲡的鳃丝α氯细胞顶膜凹陷与周围的附细胞及扁平细胞共同形成一个顶端小窝。驯化过程中α氯细胞数量增加,由圆形变为柱状,从血管的基部达到鳃丝上皮。β氯细胞数量减少。3.淡水鳗鲡其垂体前叶吻部的催乳激素分泌区发达,而前叶主部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区较小,催乳激素细胞较多,排列紧密。驯化到海水后,催乳激素分泌区减小,促性腺激素分泌区会有所增加,促性腺激素细胞数量较多,排列较为紧密。4.雌雄鳗鲡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在驯化到海水后出现变化。试验组每周体腔注射催熟激素(4mg鲤鱼垂体+100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kg体重,雄鱼剂量为雌鱼的1/2)。雌鱼先处理2周,然后雄鱼开始处理,处理时间9周。雌雄鳗鲡血清中血清激素含量出现显著变化。5.淡水养殖的日本鳗鲡卵巢处于I或II期。驯化到海水后卵巢最多可以发育到III期。注射催熟激素后,性腺系数和肝体系数均显著提高,消化道系数显著降低。淡水组、1/4海水组、1/2海水组在注射激素后卵巢会进一步发育,但性腺发育到卵黄充满期就出现停滞,只有极少数的卵子可以发育到第V期,而全海水组鳗鲡在注射激素后卵巢可以发育到第V期,达到性成熟。6.淡水养殖的日本鳗鲡精巢处于I或II期。驯化到海水后精巢最多可以发育到III期。淡水组的鳗鲡雄鱼在注射激素后精巢可以发育到第IV期,1/4海水组、1/2海水组和全海水组的精巢可发育到第V期,达到性成熟。7.在本研究过程中,观察到鳗鲡雌雄同体现象。有1尾淡水组鳗鲡在注射3次后,精巢发育到第IV期,在精巢壶腹腔或壶腹系膜发现卵细胞。卵细胞周围有一层薄的系膜,并不与壶腹腔直接相连。此卵细胞处于第Ⅱ期,细胞直径为53.4μm,细胞核较大,细胞核内有一个大的核仁或数个小的核仁,核仁处于核膜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