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我国民族中学校本课程在开发本土知识、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内容与形式上呈现出民族性、地方性等特点。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陈旧的课程观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以海南省国兴中学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该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状况进行了研究,总结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旨在推进民族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以适应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教育的发展需求。本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缘起、分析研究现状、说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二部分是海南省国兴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影响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因素的角度即校本课程组织的建立、校本课程情境的分析、校本课程目标的拟定、校本课程方案的设计、校本课程的实施及校本课程的评价六个方面,对该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状况、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主要问题有:校本课程开发时组织管理不到位;仍有部分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认识与能力不足;校本课程开发各方之间缺乏合作;校本课程资源的匮乏;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等五个方面。第三部分是推进民族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本文认为推进民族中学校本课程应采取以下策略: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课程领导,以改进校本课程管理;教师要通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提高多元文化知识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加强与社区的交流、注重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目的是加大社会各界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与参与;开发不同层次文化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多元文化课程资源,以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建立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内容多样性、评价标准差异性的弹性化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第四部分是研究的结论与展望,总结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