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建构,指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中处理并暂时储存信息的结构与过程。它在人类各种认知活动中,如学习、记忆、问题解决、推理、语言使用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作记忆通常被视为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甚至被看作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瓶颈。当大脑感受到外界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时,工作记忆会不断提取长时记忆中存贮的知识辨认其意义、将辨认的结果暂时储存起来,然后根据需要被送往长时记忆储存或被遗忘。过去53年的研究表明,成年人的工作记忆广度为7±2个单位或4个组快,保存时间为20秒左右。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对学习者每天需要处理大量信息的任务形成巨大挑战,心理语言学领域内对工作记忆广度与阅读理解等复杂认知任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人们在用母语处理信息时,相同年龄段的人会表现出近似的工作记忆广度,但处理外语信息时,却有可能出现差异,并对其外语信息加工能力产生影响。虽然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英语学习群体,但对外语工作记忆广度与外语信息处理能力的研究却非常缺乏。本研究在阅读理论和工作记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工作记忆广度与其英语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英语工作记忆广度与学习者英语知识水平是否有关?(2)英语工作记忆广度与学习者英语阅读能力是否相关?(3)英语工作记忆广度是否与学习者的性别因素有关?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广西师范大学随机抽取的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和英语专业研究生为样本进行研究。作者参考设计了两种数据采集工具:英语工作记忆广度测试与英语阅读测试,重点观察工作记忆广度与总体英语阅读能力及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储存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了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发现:学习者英语工作记忆广度随其英语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学习者英语工作记忆广度与其英语阅读能力(包括信息加工与储存能力)高度正相关,性别因素对学习者的英语工作记忆广度具有一定的预测力。人类信息加工与暂时储存两种功能共享工作记忆中有限的认知资源,如果信息加工消耗的资源多,可用于储存的资源就少。英语水平比较低的学习者在语句相对简单的工作记忆广度测试中加工英语句子消费了较多的认知资源,使得记忆容量降低,形成较低的工作记忆广度。而这种本来就偏低的工作记忆广度,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又需要较多的资源用于识别单词、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因而大大降低了对文章信息的记忆容量以及基于记忆的推理能力。本研究由此认为,要达到对新获得的英语知识或信息进行储存的目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就是尽可能多地对英语中的语音、词汇和句子实现自动加工,以此降低对工作记忆中宝贵而有限的资源的消耗。应该通过加大阅读量和其他形式的大量英语输入方式,逐步减少对语言本身的控制加工过程,增加自动加工语言的比例,以增加有效信息加工与存储能力。本研究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介研究背景、目的和问题。第二部分综述国内外关于工作记忆与阅读理解关系的研究。第三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即工作记忆和阅读的相关理论。第四部分详细阐述了本研究的设计,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目标,被试以及用来收集数据的工具。第五部分对研究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第六部分对全文做出了简要的总结,并说明了本研究目前还存在的不足,以及它在教学领域内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