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观——以《放浪记》《浮云》为中心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芙美子(1903年-1951年)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有名的女性作家。林芙美子活跃于昭和初期,1930年,凭借自传体小说《放浪记》进入日本文坛。《放浪记》是林芙美子以大正12年到昭和3年期间写的《歌日记》为原型而创作的小说。被看作是当时的女性所能写出的非常生动的文章。小说通过描写“浪迹于男人和工作之间的我”的悲惨的半生,展现出了林芙美子与生俱来的乐观天性以及少年时期的流浪生活所带给她的独特的精神。在此之后,林芙美子还写了很多的小说、随笔,以及诗和散文。最后的长篇小说《浮云》可以说是林芙美子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小说以战后的混乱为背景,将被情·欲所操控的男女颓废但却不屈服的生存状况精彩地刻画了出来。《浮云》集结了作者全部的生活经验,显示出了作者老练的创作技巧,是对林芙美子人生观的总结。本论文以林芙美子最初的自传体小说《放浪记》和最后的长篇小说《浮云》为对象,通过小说中所描写的典型的人物来分析林芙美子文学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论,主要介绍林芙美子丰富的人生经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和先行研究。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林芙美子和她的文学。包括林芙美子的文体特征,以及本文着重介绍的《放浪记》和《浮云》。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林芙美子的作品里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主要包括坚强地直面贫困的“我”,过度依赖男性的雪子,向往自由的阿节,生活在麻痹状态中的女佣们,战胜世间的阿金等五类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第四部分是同男性形象相比较。主要包括现实中的男性形象和作品中体现的男性形象。第五部分系统总结了林芙美子文学中所体现的女性观。第六部分探求林芙美子文学中女性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家庭影响、作者同母亲的关系、作家自身的经历和时代原因四个方面。最后是对本论文的总结。总结了在正文中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点,并明确提出还未解决的问题点以及今后的研究课题。
其他文献
海岛是维护生态平衡、推进海洋经济的重要依托。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人类活动会对海岛尤其是无居民海岛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为了研究如何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科学地保护海岛,选取渤海区进行旅游娱乐开发的典型无居民海岛--菩提岛为研究区域,分别解译了2003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5年共5期菩提岛的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转移矩阵、变化速率来分析菩提岛自旅游
身份是社会语言学、语言学、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范畴,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将身份与语言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身份的研究历史悠久,早在17世纪末就
路易斯·厄德里克是最多产、最有成就且最有声望的美国当代印第安女作家之一。《圆屋》是厄德里克的第14部小说,于2012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与《鸽灾》和《拉罗斯》被美国评论
This paper represents a serious two female writer of the1990s novel byfocusing on jinyeomgwa Critically father and daughter takes on epic. Meaning inliteratur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