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机组振动信号降噪与趋势预测方法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__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抽水蓄能机组作为抽水蓄能电站能效转换的核心设备,发挥着维护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作用。抽水蓄能机组负荷变化频繁、多种运行工况相互交替,易加剧机组振动,增加了振动事故发生的风险,甚至导致水淹厂房等严重后果,因此亟需对抽水蓄能机组开展振动状态在线监测及趋势预测研究。本文以抽水蓄能机组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信号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抽水蓄能机组振动信号降噪、非线性趋势预测等科学问题展开研究,以变分模态分解、BA算法、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等为理论依据,分析了现有方法在理论或应用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做出相应改进,同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际中,设计并开发了一种B/S架构的抽水蓄能机组振动实时监测与趋势预测系统,为抽水蓄能机组状态检修策略的完善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意义。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为了解决振动状态监测中数据存储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面向抽水蓄能机组振动状态监测的分布式时效数据库。采用内存型数据库Redis与关系型数据库MySQL结合的方式,对实时数据进行快速读写并缓存,对历史数据进行长期稳定保存,从而实现了高效的数据存储,为后续机组振动信号降噪研究、趋势预测分析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抽水蓄能振动数据源。
  (2)为了能在强噪声背景下精确提取出表征抽水蓄能机组实际运行状态的振动信号,提出了一种BA-VMD与小波阈值结合的降噪方法。首先,选用BA算法对VMD分解中的参数K和α进行全局优化,自适应搜寻获得最优的[K,α]组合;然后利用优化VMD方法将原始振动信号分解成一系列IMFs分量;其次利用自相关能量函数准则筛选出噪声主导的高频IMF分量,并对其进行小波阈值降噪处理;最后将未经小波阈值降噪处理的低频IMF分量和经过小波阈值降噪处理的高频IMF分量进行重构,进而得到降噪后的振动信号。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机组仿真振动信号的降噪实验中,并与单一VMD降噪和单一小波阈值降噪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
  (3)针对传统方法难以对抽水蓄能机组非线性振动量进行趋势预测的问题,将VMD信号处理方法与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VMD与CNN-GRU相结合的混合状态趋势预测模型。首先利用VMD将原始非平稳信号分解为较平稳的模态分量,然后用CNN-GRU混合神经网络模型对各分量进行训练,在提高预测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复杂度。将所提混合模型成功应用于某机组振动状态趋势预测,并与CNN-RNN模型、单一CNN模型和单一GRU模型进行消融实验,验证了所提混合模型的有效性,为抽水蓄能机组振动趋势预测方法研究拓展了新思路。
  (4)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研究B/S网络架构特点和前后端分离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具有实时振动数据监测、趋势预测等业务的高级应用软件系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抽水蓄能电站振动信号降噪、趋势预测方法的有效性,部分理论成果已集成至国内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振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有效提高了电站的运维水平,有力推动了新能源背景下抽水蓄能电站智能化发展。
其他文献
洪水灾害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极端洪水事件频繁出现,导致灾害和损失加重,洪水风险的分析也备受关注。其中,在汉北平原湖区洪涝灾害为主要大灾,汉北河上受山丘区山洪压力,下受汉江、长江高水位顶托,大洪水来临时,沿程水位普遍超过设计水位,沿岸防洪形势十分紧张。本文以湖北省汉北河中下游流域研究对象,分别从洪水量级遭遇特征、研究区洪水漫溢情况模拟以及风险传递的贝叶斯网络三个方面对研究区的洪水风险做了综合研究分析。在洪水特征分析中,利用Copula函数建立了干支流年最大洪峰流量的联合分布
石羊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较大,全年降雨稀少,蒸发量大。河流补给以大气中的降雨为主,水资源较匮乏,极易发生旱灾。历史上也遭遇过几次洪涝灾害。该地区人口集中在绿洲盆地,水资源需求极大,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尤为严重。而流域全年降雨较为丰富的月份是6-9月(雨季)四个月,分析雨季降雨特征及预测降雨量对该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国内外很多学者针对降雨特征变化和降雨量的预测作了很多研究。但国内对石羊河流域降雨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雨趋势分析方面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行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化与水利行业紧密的结合到一起。水利信息化建设系统不断涌现,使得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面对水资源紧缺、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寻找有效的水资源分配方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十分重要。
  目前B/S架构由于其具有成本低、开发简单和易维护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开发者的使用。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种基于B/S架构的水资源供需分析系统。在深入调研水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使用需求,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列出水资源供需分析系统所需的关键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以及空气污染的不断,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当前以及未来一长段时间的重要发展方向。风能作为一种具备占地范围小、储存量大且燃料消耗少等优势的清洁能源,被赋予广泛的发展前景。为助力电力系统优化、备用系统安排以及电网调度决策,准确预测风速在未来时刻的波动范围变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研究方向,本文以传统上下界评估方法为基础,结合风速点预测与误差预测,分别建立了基于集成门限循环单元模型的风速区间预测模型和基于误差预测的区间构造模型,并且在两种模型的基础上优化模型结构,在保证区间预测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模
随着珠江流域一系列大型水利枢纽的建成投运,流域水资源及水能的开发利用已进入由建设到运行管理的关键转型期。单库运行调节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整个珠江流域的调控要求,而传统的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多以发电为主,难以充分发挥流域生态、航运等综合效益。为此,本文综合考虑珠江流域需求,结合流域水利枢纽运行任务,以珠江流域骨干水库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流域水库群发电-生态-航运多目标优化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1)针对珠江流域现状,分析了流域生态与航运调度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总发电量最大、生态溢缺水
近年来,北京市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每年都发生极端天气造成短时局地暴雨频繁发生,与此同时,随着水库下游及河道两岸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郊区新城和乡镇的建设,改变了洪水下垫面条件,洪水的洪峰和峰现时间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因素对水库调度决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库泄洪频次和规模都有加大的趋势。对于密云水库及其下游潮白河河道,由于其气候、水库及河道的工程指标和参数及社会经济等诸多变化,对河道的行洪安全及行洪能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还尚未对变化后的河道行洪能力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分析,防汛调度决策面临着极大的
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降水增加。降水特性变化可能是造成当前涝灾频发的重要原因,对区域降水特性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灾害发生规律。与此同时,国内沿海城市经常发生强降雨或连续暴雨的极端天气,导致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伴随着城市在现代化的建设上土地利用不断变化,使得不透水面积增多;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洪能力不足,加剧了城市内涝的严重性。由此,洪涝灾害已经阻碍了我国部分地区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重点区域内涝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为当前防洪抗灾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以当前沿海地区降
【摘要】文章通过“创感”的概念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突破原有技巧性训练的教学框架,创设创感教学法,总结归纳拓思激情、自主体验、创新融情、评价悟情四个教学策略贯穿美术课堂教学。  【关键词】美术创感教学法 情趣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07-01  一、美术创感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工作了二十年每天都在上课,
期刊
自古以来,塔里木河一直被誉为新疆各族人民的母亲河,在干流沿岸分布着众多兼具农业灌溉和生态补水功能的分水闸门。那么如何在各闸门间分配生态补水流量、获得最大的供水效益是塔河干流生态与水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然后,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水资源配置,导致各个闸门引水量得不到具体的政策管控,农业和生态用水没有清晰的区别;另外由于引水得不到高效利用,造成部分地区水资源冗余,部分地区缺水严重。这些都进一步阻挡了塔河干流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进程,进一步加深了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
  本文以塔河干流沿岸87个闸门分
随着社会对电力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水力发电事业取得了长久的发展,尤其是现阶段加大了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力度,用于抽水蓄能电站的设计和运行管理阶段使用的动态过程仿真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运用该仿真技术可以为抽水蓄能电站的设计提供指导意见,使得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成本降低、建设周期缩短;可以为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生产提供更合理的调节规律,使得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并保证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