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干骺端骨折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boza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比较髓内钉(IMN)与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评价两种方法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此类骨折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借鉴。方法第一部分: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骨创伤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38例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患者。男21例,女17例;年龄22-70岁,平均45.7±11.7岁;骨折AO/OTA分型:41-A2型14例,41-A3型16例,41-C1型8例;致伤原因:机动车碰撞伤20例,跌倒摔伤11例。其他原因7例。20例采用IMN固定治疗(IMN组),18例采用钢板固定治疗(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辅助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术后感染(表浅感染和深部感染)及膝部疼痛等情况。末次随访时测量记录膝关节活动度,并根据影像学资料采用Freedmanand Johnson方法评价肢体力线;采用Johner-Wruhs评级评价胫骨骨折疗效;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AS)评估膝部疼痛。第二部分: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骨创伤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59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患者。男30例,女29例;年龄23-70岁,平均47.5±12.4岁。骨折AO/OTA分型:43-A1型9例,43-A2型26例,43-A3型17例,43-C1型7例;致伤原因:机动车碰撞伤31例,跌倒摔伤17例,其他原因11例。33例采用IMN固定治疗(IMN组),26例采用钢板固定治疗(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辅助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术后感染、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踝部疼痛及膝部疼痛等情况。末次随访时结合影像学资料采用Freedmanand Johnson方法评价肢体力线;采用Johner-Wruhs评级评价临床结果;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外科协会(AOFAS)量表评价踝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踝部疼痛。结果第一部分: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24.9±6.1个月。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辅助复位情况、膝部疼痛、术后感染及肢体力线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末次Johner-Wruhs胫骨功能评级:优14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18/20)],钢板组末次Johner-Wruhs胫骨功能评级: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15/1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膝关节活动度[(117.5±4.3)°]高于钢板组[(115.7±4.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方面IMN组均短于钢板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24.6±6.0个月。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辅助复位情况、腓骨固定、踝部疼痛、术后感染、肢体力线、骨折不愈合及皮肤坏死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末次Johner-Wruhs胫骨功能评级:优25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30/33)],钢板组末次Johner-Wruhs胫骨功能评级:优17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4.6%(22/26)];IMN组踝关节AOFAS评分为[(92.1±6.9)分],钢板组踝关节AOFAS评分为[(90.2±6.3)分];IMN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9%(31/33)],钢板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24/26)],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膝部疼痛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在功能结果及并发症方面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均可安全、有效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研究显示在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中IMN组具有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短、下地负重时间早等优势。然而在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IMN治疗时膝部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钢板治疗,但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等方面均短于钢板组,具有一定的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方法制备dbpA(DNA binding protein A,DNA结合蛋白A)的重组蛋白,进一步制备dbpA单克隆抗体,为dbpA转化研究奠定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dbpA的调控基因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GPR126),检测其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以及与dbpA表达的相关性,寻找相关作用信号通路,探索其作用机制,为结直肠
学位
路径规划是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行驶的必要条件。在车辆中高速行驶工况下,面对动态环境规划出安全可行的行驶路径,是实现自动驾驶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自动驾驶汽车中高速行驶时的避障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传统人工势场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有效的路径规划算法,尤其适合车辆中高速避障局部路径的规划。针对人工势场法应用于车辆中高速主动避障时规划能力不足,路径平滑度不足以及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
学位
目的:对比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以及临床危险因素与远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延安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病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多支血管病变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其中22例因不符合纳排标准被排除,最终纳入患者102例,详细记录入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根据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将入组患者分为完全血
学位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负荷、分布对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脑梗死后患者卒中复发(缺血性及出血性)的影响,为LAA型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对LAA型脑梗死生存患者制定更安全更科学合理的二级预防治疗计划。方法:在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前瞻性纳入了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
学位
本文针对对峙爆炸防御技术,研究了核爆中子、 γ光子、 X光多物理场对1km直径硅岩质小行星的偏转效应。数值模拟过程中,中子、 γ光子、 X光采用高空核爆的出壳能谱,这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太空核爆情形。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中子和γ光子的自由程相对较长,其在小行星表面的能量沉积效率更高,使小行星向外抛射物质的深度更大;由于X光的自由程相对较短,其在小行星表面的能量沉积深度较浅,尽管X光使小行星向外抛射物质
期刊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补体C1q水平,探索上述指标与DKD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之间,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
学位
背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状态和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过渡状态,早期发现并积极干预可以降低其向痴呆转化的风险,但目前基于神经心理学量表的筛查方法因个体文化水平的差异、耗时长等问题在识别MCI中的应用受限。双重任务步态测试(Dual-Task Gait Test,DTGT)是一种同时执行认知任务和运动任务并测量步态的测试,因
学位
目的:(1)探讨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Long-Chain Acyl-Co A Synthetase 1,ACSL1)在临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2)探讨ACSL1对肝癌细胞SNU739的增殖与凋亡影响;(3)初步探讨ACSL1对肝癌细胞SNU739能量代谢重编程的影响机制。方法:(1)分析肝癌患者ACSL1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收集334例经病理诊断为肝癌
学位
背景与目的: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其中,缺血性卒中占发病总人数的70%以上。在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因此,对于AIS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Large vessel occ
学位
目的:本例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脑血管病院使用rt-PA与UK溶栓的患者,对两种溶栓药物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正确使用溶栓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脑血管病院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严格依据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83例患者。其中纳入使用UK进行溶栓的患者82例,使用rt-PA进行溶栓的患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