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be静脉的解剖及相关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1u2n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颞叶的静脉引流在许多神经外科联合颅底入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最重要是引流颞叶的静脉为下吻合静脉(vein of Labbe VL)。随着神经外科及放射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发展,VL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尸头解剖、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 DSA)资料,进一步加深对VL解剖形态以及3个最大的浅表吻合静脉(superficial anastomotic veins SAVs)即VL、上吻合静脉(vein of Trolard VT)和侧裂静脉(superficial sylvian vein SSV)之间相互引流关系,并重点研究VL的形态及引流模式,再结合相关的颅底入路及手术技巧,对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尽量避免在颅底手术中损伤VL而导致出现颞叶静脉性梗死,进一步评估VL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材料及方法:对15具(30侧)经10%福尔马林充分固定的国人尸头行VL及相关引流静脉的详细解剖及测量,同时观察VL在颅底与岩上窦(superior petrosal sinus SPS)、横窦(transverse sinus TS)、小脑幕、硬脑膜等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抽取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6月~2019年6月59例患者DSA图像资料共101个大脑半球的造影资料(其中42例患者进行了双侧的脑血管造影)及27例患者相关颅底手术临床资料,通过对DSA资料中VL的形态及引流模式进行分析,采用合理的颅底手术入路及技巧,并对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及影像学资料的可行性。结果:(1)尸头解剖发现VL的解剖形态差异性很大;(2)VL从小脑幕入口到岩上窦~横窦~乙状窦(superior petrosal-transverse-sigmoid-sinuses SPTS)的平均距离为13.1mm(范围为3.5mm~37mm),在这些标本中,VL在小脑幕中走行的入口点到最终达到TS的注入点的长度为2.8mm~24.5mm不等。VL到TS注入点直接或间接通过小脑幕静脉湖到SPTS的平均距离为24.6mm(范围为11.7~56.7mm)。(4)2个标本中VL在小脑幕中引流到窦汇周围(13.3%),在另一个标本中则引流到了枕硬脑膜的大脑膜静脉(6.7%)。未发现VL引流到SPS;59例患者行脑血管造影,共得到了101个大脑半球的造影资料(其中42例患者进行了双侧的脑血管造影)(1)将101例DSA资料中共有98例(97.0%)中能够通过脑血管造影观察到VL,其中单根型记录为Ⅰ型,共72例(71.3%)。双根型记录为Ⅱ型,共22例(21.7%)。多根型记录为Ⅲ型,共4例(4.0%)。与TS的交角,锐角65例(64.3%)、直角23例(22.8%)、钝角10例(9.9%)。(2)观察到的最常见模式为3个SAVs共同存在(85%),VL在5例DSA中未发现(5%),在68侧的SVAs中为优势静脉(67%);27例进行颅底手术的患者,平均年龄40.2岁(年龄范围21~57岁)。10位患者为女性(37%)。对患者术前、术后(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依据Karnofsky表现评分标准(KPS评分表)进行评分。术前术后及随访患者KPS评分均呈非正态分布。术前27位患者KPS评分50-100分,中位分数90分,四分位数间距为(70,90)分;术后27位患者KPS评分30-90分,中位分数60分,四分位数间距为(60,80)分;末次随访25例存活病例KPS评分40-100分,中位分数90分,四分位数间距为(80,100)分。经配对非参数检验统计分析,随访KPS评分与术后K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65,P<0.001),随访KPS评分较术后KPS评分显著提高;随访KPS评分与术前K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0,P=0.011)。结论:VL的解剖形态及引流模式变异性很大,通过对尸头解剖进一步了解VL对颅底手术有重要意义;在大多数患者中VL可能是颞叶外侧的唯一的引流静脉,DSA可以很好地显示VL和相关静脉(窦)的形态及引流模式,为该区域的手术提供良好的影像学依据;经过研究和分析术前DSA资料,采集患侧VL及相关引流静脉(窦)的信息,来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同时术中采用相对应的手术技巧,能够减少甚至避免对VL的损伤,从而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高速发展,传统基于单体架构的知识管理系统,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单体架构的知识管理系统存在系统业务逻辑过于耦合,实现代码复杂且规模庞大等重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带动了金融业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一方面大批外资银行看中中国市场纷纷涌入,另一方面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崛起,使得作为中国
本论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对2000年以来桃金娘科(Myrtaceae)植物中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论述了短药蒲桃(Syzygium brachyantherum)的化学成
本论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对1996年以来,蒲桃属植物中抗糖尿病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论述了滇南蒲桃(Syzygium austroyumnanese)叶子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三章
无人仓储概念的提出使得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将目光转向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简称AGV)作为一种柔性的自动化设备,将广泛地使用于无人仓储中物流的分拣、仓储、搬运、配送等环节。在无人仓储的环境下,AGV路径优化问题是一个基础问题,也一直是企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当前关于AGV的路径优化多是对于离线路径优化和在线调度等,多是任务
微磁方法具有对铁磁性材料力学性能或与力学性能相关参量的无损检测能力,是目前无损检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为利用微磁方法实现力学性能相关参量的定量检测,需首先建立微磁信号与力学性能相关参量的映射关系。但目前从物理上尚难以建立这一映射关系。本文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多项微磁参量输入、待测指标为输出的模型,应用于加氢反应器封头试样的冲击功和韧脆转变温度,以及弹簧钢脱碳层厚度的定量预测。论文主要内容包括
在铅冷快堆中,作为冷却剂的液态金属对结构材料存在严重腐蚀作用。目前认可度较高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氧控技术在材料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以阻止进一步腐蚀。腐蚀问题和氧控问题的本质是Pb-Fe-O体系相关问题,本文创新性地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材料微观角度模拟研究液态金属腐蚀和氧控涉及的相关问题。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主要研究了 Pb-Fe-O体系相关的3个问题。其中Pb-Fe体系验证了不同温度下铁在铅
目的: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为唇形科夏枯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果穗入药,为我国常用中药材。目前,对夏枯草的研究主要是对黄酮、酚酸类为主的小分子物质进行药理
素质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即符合自主性、首能动性和创造性特征,有其理论和实践的必要性。本文从主体性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主体性发展背景,剖析了主体性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从教学过程、教学互动关系等方面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教学中师生间存在的问题以及学
伴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发展明显受到彼此约束,经济效益不佳、社会欠公平和收入差距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成为区域间不协调、不平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随着全流域的“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强长江经济带各经济主体内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