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是目前危害对虾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可感染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等虾种。  本研究根据国际兽疫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推荐的IHHNV检测方法,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开展IHHNV在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和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中的感染和流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华南和华东的罗氏沼虾养殖区,IHHNV广泛流行,阳性率高达90%,通过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从罗氏沼虾中新分离的7株病毒均属于 IHHNV感染性毒株,但所有成年罗氏沼虾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或病理症状,仅表现为病毒的携带;IHHNV在我国长江中下游6个省份地区的克氏原螯虾养殖区已广泛流行,总阳性率达39.2%,但感染病毒的克氏原螯虾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临床及病理症状,仅表现为 IHHNV携带。本实验组自行设计合成 IHHNV-cpF/R引物,对6个省份的螯虾IHHNV阳性样品进行衣壳蛋白扩增,新分离出的6条衣壳蛋白序列均属于感染性 IHHNV毒株,与 A/B型非感染性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通过建立一种快速长距离的重叠 PCR扩增IHHNV全基因组的方法,成功从浙江省多个地区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中克隆出6株 IHHNV全基因组,经序列分析显示,6株新分离病毒株均属于感染型 IHHNV毒株,并首次开展基于 IHHNV全基因组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此外,本研究首次在贻贝等贝类中检测到IHHNV,对随机采集于7个中国沿海省份的100只紫贻贝(Mytilus edulis L)进行IHHNV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总阳性率为90%(90/100)。IHHNV阳性贻贝并未表现出任何病症,可能仅为病毒的携带者。从浙江(舟山)贻贝中分离出一株 IHHNV全基因组(3907 bp),序列分析属于Ⅱ型感染性毒株。以上研究丰富了我国对虾养殖中IHHNV的基因组学和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的基础信息,有助于对IHHNV做出早期预控,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李斯特氏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水、土壤、植物等。可在食品生产贮藏过程中导致感染和腐败变质,造成污染,并引起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影响人类健康。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对老年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3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实行本次研究,按照数字
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软件对终身学习研究进行可视化图谱呈现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研究成果数量呈现总体增长趋势;高校是开展终身学习研究的主要阵地;研
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L.)Brongn)属于水蕨科水蕨属,是研究蕨类植物生长发育、生殖和性别分化的模式植物。环境因素对水蕨的生长发育和性别分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探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师资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湖北省幼儿教师发展现状,研究“全面二孩”背景下湖北省幼儿教师供
部编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编写设计,较之人教版,在强化语文核心素养的编写理念上更趋优化.以传统经典篇目《苏州园林》为例,部编教材的练习设计,其视阈从“课内”走向“课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