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对我国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例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f_nast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我国的行业工资差距也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贸易与工资差距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行业工资差距的扩大在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同步性,由此引发我们的思考: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行业工资差距有没有影响?有何影响?同时,在不同的行业中,这种影响有何区别?本文以制造业与服务业为例,分别分析制造业以及服务业国际贸易对工资差距的影响。  首先,本文系统的整理了贸易影响工资差距相关理论,包括H-O-S理论,特定要素理论以及“外包”理论等;进而总结了贸易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机制,包括商品价格机制、就业转移机制、技术进步机制以及产业升级机制。  然后,本文分别整理了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对外贸易和工资差距的相关数据,并计算了外贸依存度、工资极值差等相关指标,展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行业工资差距的扩大之间的同步性。  进而,在理论研究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分别对国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1)对制造业来说,总贸易、进口贸易和技术进步会显著扩大行业工资差距,而出口将缩小制造业工资差距;进口贸易会引起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工资差距的扩大,且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出口贸易对三个要素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均有缩小作用,且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影响最为显著;技术进步对三个要素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均有扩大作用,且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最为显著。  (2)对服务业来说,总贸易、技术进步倾向于缩小服务业工资差距;将服务业划分为中高技术行业以及中低技术行业,出口贸易、技术进步和中高技术行业的工资差距缺乏相关性,对中低技术行业的工资差距起到缩小作用,而进口贸易对服务业工资差并无显著的相关性。  最后,针对以上的研究内容及结果,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在经济学里,创新是指“生产函数的变动。”①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二者具有辨证关系,因而创新的过程具有动态性,创新连续不断的进行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经济全球化促使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资金、人才、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分工,迫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优化,最终
介绍了可用于高频电磁干扰抑制的屏蔽珠的工作原理和它们的主要特性,讨论了正确选用屏蔽珠的方法。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hielding bead
上市公司经理人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是多样的,而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也是多样的。本文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在现金流代理问题下结合股东类型(国有股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