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集体意向的本性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g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行动哲学以及心灵哲学把目光放在个体意向概念上,而在近20年内欧美哲学家出现了一些人开始以集体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行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集体行动、集体意向的研究逐渐成为欧美哲学家高度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各种行动的参与者往往并非单一行动者,多人参与的集体行动十分常见。但是援引个体行动的说明模式对集体行动进行说明时,往往会遇到“意向不足以引起行动”的困难。因为个体行动的说明模式是把行动的原因归于行动者的意向,而集体行动的特殊性在于集体行动的行动者不止一个,那么何种意向能够说明集体行动呢?集体意向的概念被引入到集体行动的说明之中,但是,是否有与个体意向相对应的集体意向呢?围绕这些问题分成了二种不同的观点: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前者否认集体意向的概念,坚持个体意向是最根本的,集体意向最终可还原为个体意向。后者认为仅靠个人意向是无法说明集体行动的,只有引入了集体意向的概念才可以合理地说明集体行动。集体行动的两种说明方式,彼此都不能完全将对方驳倒,而且双方自身也都有不足之处,所以争论一直持续至今。本文试图从意向的本质属性、意向与行动的关系开始,对各种集体意向理论进行概述,提出各种理论之间的争议问题,并且试图在理清问题的同时找出集体意向的本质属性,找出在社会科学哲学领域,有关集体意向问题争论不休的根源,最后力图得出较为合适的集体意向理论。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主要想说明的是意向性、意向以及意向与行动之间的关系。首先,意向性与意向的区别是意向性是一种性质,而意向是具有此种性质的心理状态,意向性是我们的心灵能够指向外在世界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使得我们的心理内容与外在世界相关。意向是我们的心灵指向我们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而要了解意向性概念,我们要把握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意向内容、心理模式、满足条件、适应指向、意向因果性、网络、背景。在了解意向性以及意向概念之后,我们要探讨的是意向与行动的关系。当前主流的观点认为意向与行动之间是因果关系,意向作为原因引起行动的发生。这种行动因果理论遭到了多方面的诘难,但行动因果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哲学家戴维森对各种诘难一一回应,仍然坚持意向与行动之间的因果性关系,意向作为原因引起行动。而另一位美国哲学家约翰.塞尔也坚持意向与行动之间的因果关系,他将这种因果关系称为意向因果性。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关于集体意向概念的来由,对于这一概念的不同定义,以及围绕集体意向的本质属性展开的争论。在第一部分的陈述中,我们知道了意向对行动的说明作用,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复杂的人类社会中,我们发现人类的行动种类十分复杂,除去个体行动之外,还有多个行动者参与的集体行动。集体行动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原因如果仍然是意向,那么是何种意向?由于个体意向已经不能够有效地说明集体行动,于是哲学家们引入了“集体意向”概念作为原因来说明集体行动。但是这种集体意向是何种意向或者说集体意向具有何种性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哲学家中并不统一。有关讨论受到了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两种不同派别的影响——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方法论主张一切集体的东西都可以还原为个体的东西,个体主义的支持者们认为集体意向最终可以还原为集体意向。而集体主义方法论对所有社会事实都采取一种整体主义的态度,认为集体行动背后的原因是集体意向,而集体意向不可以还原为个体意向。这两种不同进路的理论都没有足够的证据驳倒对方,并且在有关集体意向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也争论不休,这些有关集体意向基本问题的争论可以概括为三个:内在性争论、合作与博弈争论以及多元主体争论。第三部分针对经济学家萨格登(R. Sugden)与哲学家托梅拉(R. Tuomela)之间的论战展开讨论,从两位学者对于集体行动(合作)的不同定义出发,分析萨格登对于托梅拉的集体意向定义的质疑,以博弈理论对合作的说明为理由。而托梅拉对萨格登的回应是通过对集体概念的详细说明,通过对集体性由弱到强的划分,指出博弈理论能够说明的只是一小部分集体行动。本章通过对比博弈理论与集体意向理论对于合作这一特定的集体行动的不同处理方法,找出博弈理论在合作行动说明上的缺陷,最后通过对比托梅拉与萨格登的集体意向定义来找到集体行动的集体性,集体性体现在集体承诺与集体义务上第四部分围绕多元主体问题展开,首先论述美国女哲学家吉尔伯特(M.Gilbert)的集体主义说明方式能够解决个体主义不能解决的问题,吉尔伯特的集体意向定义关键在于她的重点放在集体意向的集体性上,她强调集体内的各种规范性关系,集体成员在一定的规范性条件下能够形成如同一个人的主体,而该主体还能像人一样拥有意向性状态。但是吉尔伯特在强调集体性的同时,忽视了意向性的本质属性:意向性是大脑的属性。集体拥有意向的说法遭到了多方质疑,尤其是吉尔伯特认为有“集体信念”存在。但是托梅拉等个体主义者认为这种集体信念与个体信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种信念只是成员的共同接受,这种接受不具有任何意向的性质。第五部分主要围绕集体意向的内在性争论展开,而引起这一争论的是美国哲学家塞尔。由于塞尔在英美哲学界被称为内在主义的代言人,他认为“意义就在头脑之中”,不仅是我们的语言,还有我们的社会实在,所有的意义都在头脑中。其次,塞尔也是一名自然生物主义者,他认为所有心理状态包括意向性状态都是我们大脑活动的结果,都可以还原为我们大脑中某个部位的功能作用。因此,所有意向性状态只能在头脑中存在,包括集体意向,塞尔甚至认为“集体意向能够为缸中之脑拥有”。作者试图通过对集体意向的内容作语义分析,来找出集体意向的本质属性。我们可以发现“集体意向能够为缸中之脑拥有”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仅仅从行动者的心灵内部无法产生有关与集体的意向性内容,如果事先没有形成集体,那么人们永远无法形成与集体相关的意向。第六部分对前三、四、五章所讨论的集体意向概念进行总结,得出有关集体意向的三个基本特性:意向性、集体性以及非还原性。一个关于集体意向好的定义必须包括这三个特性,并且同时能够充分地说明各种社会集体行动。在对托梅拉、吉尔伯特以及塞尔三位哲学家的集体意向定义作出比较后,作者认为塞尔的集体意向定义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以上条件的要求,唯一的缺点是塞尔的定义无法突破“个体”到“集体”以及“我”到“我们”之间的鸿沟。因此作者力图在本章能够将这一缺点突破,达到“意向性”与“集体性”在同一个概念上的统一。综上所述,全文以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以及戴维森的行动因果理论作为理论背景,通过陈述不同的集体意向定义,以及有关集体意向问题的各种争论。对“集体意向”概念进行分析,将“集体”和“意向”两个概念分离开来讨论,主张对于集体意向的说明应该兼顾这两种性质。
其他文献
量子保密通信是一门刚刚兴起的学科,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基于数学方法的加密方式,开辟了基于物理机制的密码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密码学科和通信学科带来新的活力。量子保
公民参与教育是当代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公民参与是在校大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或渠道参与包括学校、社区及政治等公共生活领域的行为活动。大学阶段是公民参与意识、参
新世纪以来,由于大学生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却是参差不齐,在人格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面临着各种挑战。这些问题集中体
杨惟义是我国现代农业昆虫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首批学部委员(院士)之一。我国半翅目昆虫分类的奠基人,被誉为我国近现代农业科教界的“泰山巨擘”。杨惟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迅速普及,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影响我们的生活。而图像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传输媒体,对图像进行有效地加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图像
为研究方型人工鱼礁体开口比的变化对其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边长为3m、开口比为0~0.6之间7种不同方型鱼礁体周围水流场,通过分析水流场变化规律得到了礁体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的读者。纵观全书,其诗词歌赋的数量多达180多首。而在全文的诗词中,金陵判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主要人物性格和命
凭借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不懈努力,我们逐渐在日本市场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因此日方逐步把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大型项目发包到中国。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软件
淀粉即可作为固化剂又可作为成孔剂,它的引入可使多孔材料成型的同时,形成气孔结构,大大简化成型工艺过程并可成型各种形状和高强度、可加工的坯体。本文以粉煤灰、氧化铝、淀粉
水环境污染成为妨碍国家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现在城市污水是江河湖泊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