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机制及结构优化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h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西方的经典劳动力转移理论如刘易斯-费景尼理论、托达罗模型,并不能解释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所有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关的现象。乡镇企业等农村非农产业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的非农化,即劳动力由传统农业产业向农村非农产业的转移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来,城市下岗工人增多,就业压力增大,城市难以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城乡间的劳动力转移的梯度力减弱,农村非农产业怎样才能吸纳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在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产业间转移的宏观经济原因后,提出了一个阐明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的经济行为模式,认为驱使劳动力在农村农业和非农产业间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产业间预期人均收入的差异。围绕这个模式建立了一个动力学模型,旨在能对劳动力在农村内部产业间的转移能有一个很好的模拟,从而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机制有更加进一步的了解。 鉴于进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所要关注的农村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巨系统,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多变,定性、静态的分析方法和单独一类模型难以解决问题。本文建立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动力学模型,并建立了用灰色定权聚类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合理度的方法。 本文将所提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产业间的转移模式和动力学模型、灰色聚类方法应用于河南省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研究中,进行定量的模拟,得出河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变动趋势,从而为制定各项农村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模拟,我们发现,当前农村非农产业如果要更好的发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作用,既不能过分强调农村工业,也不能过分强调农村三产,二者之问应以一个适当的比例协调发展。而且农业投资和非农产业的投资比例也有一个最适的比例,河南省大概为1:1.5《.5。从而,如果想达到农村人口工业化的最佳效果,需要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从资金上给予支持。
其他文献
<正>所谓洋相声就是外国人或外国留学生说的相声,从第一个说相声的"洋面孔"大山开始,中国有了木少洋相声演员,但对此国内学者很少有人关注和研究,外国人为什么喜欢说相声?洋
合肥绕城高速公路某段工程采用桩板式无土路基,并确定了复合植入桩法施工技术。通过工程施工实践,该技术对提高施工效率,推行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以及对减少
伴随着农业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构建新的农业技术体系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农村发展和农业经济振兴的关键。 论文首先介绍了农业技术进步的概念、类型、特
以塔里木河中下游流域尉犁县以及农二师31~35团为研究区域,以空间换时间方法,用现有林草植被类型代替退耕还林还草后的模式。针对区域内调查的61个样地,将其划分成4种模式类型:混
在实践中如何正确应用和解读个人信用报告在异议处理中是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认为解读并应用信用报告的核心原则是“以人为本”,全面
可持续发展是已经被人类接受和认可的新的发展观,它把人放在发展的中心,追求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因此农业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男性劳动力在一段时期内源源不断的向城市社会中涌入,受中国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不同性别群体有着不同的分工,丈夫一般会进城务工,妻子在家留
近些年来,我国方言的使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地方的方言甚至呈现出萎缩以至消亡的趋势,致使我国语言的多样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本课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出发,为确
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成为这个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领域之一。在生物信息学的众多研究方向中,蛋白质结构预测在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研究对于理解蛋
目的:通过收集来我院就诊并已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4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的相关临床资料,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进行临床分析。采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