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医疗保障是在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种社会保障,也是当今市场经济国家中,消耗资金最多、与劳动者个人关系最为密切、结构和关系最为复杂的一类社会保障。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和实践起步晚、时间短。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社会安全网重要—环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能否建立并满足社会各阶层居民需求,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目前,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社会医疗保障的理论研究方面却滞后于实践,特别是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仍旧停留在合作化时期的模式框架下,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论文从研究医疗保障制度的产品属性及其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入手,阐述了医疗保障市场供给的缺陷以及政府在医疗保障制度中的作用和职责。
通过对我国现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其中重点分析了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情况及其面临的主要障碍),总结了我国现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取得的主要成就,并指出了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中的缺位以及在制度体系、管理体制、配套改革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提出了深化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通行做法及其经验表明,政府财政支持是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前提,支付制度的内在激励机制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适时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成功的保证。混合模式是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现实选择。
最后,在综合考虑国际国内背景的前提下,论文从完善制度体系、优化管理系统、加强配套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深化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具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