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与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关系初探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eb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社1909年11月13日正式成立,1923年解散,是一个旨在提倡民族气节,鼓吹反清革命的文学社团。南社的三位发起人都是同盟会会员,第一次参加结社集会的17人中14位是同盟会会员,因此南社被视为同盟会的宣传部。作为一个在反清的旗帜下建立起来的革命社团,南社人选择了纸笔作为反清的武器,他们通过创办大量的进步报刊为辛亥革命作舆论宣传,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民国成立后,南社的多数报人追随孙中山先生,继续以报刊为阵地,反袁、反帝制、反复辟,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奋斗,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前进。南社报人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自己的新闻报刊理论,丰富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使革命派的新闻思想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的主流新闻思想,形成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导中国报刊业发展的格局。此外,南社报人对新闻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勇于为捍卫新闻自由而牺牲的精神成为中国记者的楷模。南社报人的报刊思想和实践直接影响了五四运动以后的报刊,南社是推动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动力之一,南社报人创办的报刊实现了中国近代报刊向现代报刊的转变。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以中国近现代之交的中国文学传播模式的转换为研究对象,试图厘清该时期文学传播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变化,从而对文学传播模式转换的具体途径进行考察,进而探讨其规律。全文除导
随着社会各行各业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也日渐扩大,而在管道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事故频发的原因在于管道施工中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使得
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他者”的逼视下,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逐渐瓦解,民族国家意识萌生了。在日益深重的民族灾难面前,建构一个崭新的民族国家才能抵抗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挽救民族
王丽的老公各方面不错,可是就是习惯了单身时代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经常彻夜不归。  有一天,老公半夜3点钟还没回来。王丽得知他去网吧打游戏去了,心想“再这样下去,以后岂不无法无天了?”这已经不是老公第一次犯这样的毛病了。这天晚上,王丽决定无论怎样都要把事情辩个清楚,他如果再不改,她离婚的心都有了。  老公进了家门差不多天都快亮了,王丽对他说,我想我们不太合适,还是离婚吧!老公嬉皮笑脸地上来纠缠王丽。
期刊
期刊
智能建筑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电气技术的集成建筑,电气设备在智能建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
本文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并借鉴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方法,从共时平面对汉语和日语位移义表达方式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进行了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描写和解释。通过语言事实的描写认
本文以湖南省西北部的石门县地名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广泛地进行田间调查和古今文献对照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地图学等学科知识,对石门的区域地名进行了一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