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体制转换、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竞争机制的引入,使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需要扶助的困难群体呈扩大趋势。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当今社会,利益成为人们行为的主要驱动力。正是在这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在总结学雷锋活动和借鉴国外志愿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共青团中央于1993年正式发起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该行动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适应了当代大学生青年自我发展的需求,注重调动大学生青年的内在积极性。青年志愿者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社会做了大量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好评,同时也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断磨砺,提升自己。所以,该行动一经发动起来,就得到了青年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成为我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力量。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倾注了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的心血。在队伍的招募、组织建设、工作领域的开拓和机制的建立与优化方面,各级组织都做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跟国外青年志愿者服务比较起来,由于我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经验尚在累积,因为种种内在的、外在的因素,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东西部地区高校发展差距比较大,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高校发展差距大,重点大学与一般院校发展差距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地震以后,四川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在以往的基础上迅猛发展起来,几乎各个高校都建立了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了如:支持灾区重建、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义务献血、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大量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是也面临着发展道路上的诸多问题,如:自身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不完善,管理制度不科学,经费短缺,项目建设还欠缺,评价监督体系和激励制度不完善,缺乏有利的志愿服务外部环境等等。本论文通过对目前四川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调研和分析,从四川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入手,比较国内外其他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做法,从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查找问题,剖析原因。并结合非营利组织企业化的研究和现代人本管理理论,探讨完善四川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新途径。论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了阐述:一、绪论部分。详细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创新点。二、对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志愿服务的涵义和起源,以及中国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发展的概况。分析了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不同于其他社会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特征,即参与主体的特殊性、组织管理的独特性、服务领域的局限性。从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推进高校德育工作,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现实意义。三、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结合“生工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实践,对四川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查找当前四川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项目建设、评价激励制度等内部建设问题和社会、政府、学校等外部环境问题。四、针对当前四川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存在的内外部问题,从志愿者自身因素、志愿者组织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五、借鉴非营利组织企业化的研究和现代人本管理理论,探讨完善四川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途径。其中,重点探讨了志愿者组织进行企业化运作、运用人本管理理念加强机制建设和建立社会化的项目运作机制的途径和方法。本论文结合四川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现状,进行了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企业化运行模式、人本管理模式和社会化项目运作模式的思索,为进一步完善四川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推进四川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提供一定的可行性参考意见。这对进一步促进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