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单中心子宫腺肌病的症状调查和治疗决策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AM)是--种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生长于子宫肌层内的良性妇科疾病,以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及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为主要表现,是导致育龄期女性及围绝经期女性子宫全切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没有确定的定论。临床上患病女性多为40~50岁的经产妇,事实上,先前仅根据子宫切除术后的病理检查,才在绝经前妇女中诊断出子宫腺肌病。如今,诊断基于诸如经阴道超声扫描(TVUS)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成像技术,越来越多的无症状年轻女性被诊断出该病。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子宫切除术仍然是最终的治愈方法。由于患者特征和临床状态的适用性以及患者对自主性的偏好,患者的治疗选择不同。考虑到这一点,本研究旨在通过提取子宫腺肌病的原始医疗记录的回顾性研究,探索子宫腺肌病患者影响治疗决策的因素,同时,从大样本临床数据中,明确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症状和临床管理的困境,以期对子宫腺肌病患者保守治疗手术、药物研发和临床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子宫腺肌病而入院治疗的患者共973例,排除绝经后妇女有异常子宫出血或盆腔痛者29例,纳入本研究患者944例。其中选择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为535例,选择HIFU治疗的患者241例,选择病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42例,选择药物治疗127例。通过医院病历系统了解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婚育史、既往治疗史、实际医疗费用、实验室检查及干预措施等。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发现子宫腺肌病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特征,对于有显著临床意义的结果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关于子宫腺肌病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索有关子宫腺肌病患者治疗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1.子宫腺肌病患者住院治疗现状调查: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平均年龄为43±5.6岁(范围18~52岁),有628(64.5%)例患者年龄在41~50岁区间,其中749例(79.3%)患者表现为痛经,597例(63.2%)为月经过多,515例(54.6%)为继发性贫血,270例(28.6%)为下腹部胀痛;786(83.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呈阳性;同时,有247例(26.2%)患者有合并子宫肌瘤,164例(17.4%)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248例(26.3%)合并卵巢囊肿;833(88.2%)例患者曾有过流产史;而817(86.5%)例患者有分娩史;944例患者中有57.9%属于在职人员;入院后有535(56.7%)例患者选择子宫切除术;241(31.3%)例选择HIFU治疗,127(13.1%)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2.经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医保类别、生育愿望、工作状态、分娩史、痛经、月经过多、继发性贫血、头晕乏力、尿频尿急、恶心呕吐、腹泻、血清CA125水平及实际医疗费用可能是子宫腺肌病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患病年限、流产史、剖宫产史、既往治疗、肛门坠胀、下腹部胀痛、腰骶部酸痛、、非月经期疼痛、寒战冷汗、发热等在本研究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在41至50岁之间(OR=3.285,P=0.026),无生育愿望(OR=0.074,P<0.001)和月经过多(OR=1.538,P=0.018)均是子宫腺肌病患者选择子宫切除术的治疗决策影响因素。而年龄在31至40岁之间(OR=0.319,P=0.019),有生育要求(OR=0.070,P<0.001)、月经过多(OR=1.672,P=0.030)、继发性贫血(OR=1.711,P=0.023)和头晕乏力(OR=2.477,P=0.021)是患者选择HIFU治疗的决策影响因素。结论:(1)子宫腺肌病多发于41~50岁、在职人员、有多次流产史及分娩史者。子宫腺肌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痛经、月经过多及继发性贫血。其他症状如下腹部胀痛、性交痛、肛门坠胀、尿频尿急等也会影响患者健康,也是患者入院接受手术等治疗的重要因素。(2)40岁以上的患者更倾向接受子宫切除术,年龄>40岁、无生育愿望、月经过多均是患者选择子宫切除术的决定因素。虽然子宫切除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疾病,但未来的研究应集中在能够缓解症状同时保留子宫的治疗方法。(3)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费用低于子宫切除术。而31~40岁、有生育愿望、痛经、月经过多、贫血及头晕乏力等是患者选择HIFU的治疗决策影响因素。总之,HIFU治疗缓解症状的同时尚能保留子宫,已成为子宫腺肌病患者新的选择之一,特别是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严重,年轻(31~40岁)的在职人员愿意选择HIFU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迁移学习的多参数磁共振(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p-MRI)特征结合临床参数构建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在子宫肉瘤与非典型子宫肌瘤(Atypical leiomyoma,ALM)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的172例子宫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子宫肉瘤86例,
学位
检测一种疾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对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或者用来评价新药或评价新疗法在目标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选择的检测方法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近年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其具有小型化、成本低、快速检测等优点而广泛用于相关疾病标志物的检测。特别地,具有低背景噪声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可明显提高检测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因此,本文设计了: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用于结核相关
学位
目的:针对聚焦超声消融浅表病变组织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组织损伤监测手段问题,本研究基于收发一体高频聚焦超声换能器,探索并构建了一种超声治疗和超声脉冲回波信号检测系统,并利用该系统检测到的回波信号变化情况评估聚焦超声的消融效果。这有望为聚焦超声消融浅表组织提供一种有效的组织损伤检监测方案和途径。方法:首先对高频聚焦超声换能器进行声场仿真与实际声场扫描对比,得到该换能器的声场分布,并扫描其阻抗曲线和电声转
学位
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导向和实施线索,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是首要且重要的问题。主题的生成与确立需要链接生活世界,引入生活情味;需要依托在地资源,融入地方风味;需要加强学科统整,注入综合韵味;需要培养问题意识,植入思维异味;需要注重动态生成,激发参与兴味,从而让综合实践活动有料、有序、有趣、有效地开展。
期刊
随着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推广应用,医生学习规律、培训方案成为迫切需求。目前利用US-MRI配准融合技术、三维重建技术开发的HIFU虚拟现实系统使超声消融子宫肌瘤中的影像识别精确度有所提高,推进了培训的智能化,但对于该智能手术培训的效果亟待科学评价,所以本研究通过评估基于US-MRI影像融合引导HIFU消融智
学位
免疫疗法作为仅次于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的第四种主要肿瘤治疗方式,尤其是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肿瘤免疫治疗中激活免疫反应以完全抑制局部肿瘤和远处转移的治疗效果仍然有限。因此增强免疫激活诱导有效的全身抗肿瘤免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低强度脉冲超声(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作为一种新兴且安全的非侵入性物理疗法作用于脾脏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效应。目
学位
为探索元宇宙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必要性与具体方式,分别从元宇宙的发展内涵与区块链的技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元宇宙去中心化、去信任的必要性,指出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为元宇宙提供开放自由的去中心化基础设施,而且可以为其构建公开透明的社会规则与可信金融生态。它还是分布式身份与数字资产实现的基础,是实现元宇宙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阐述了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元宇宙面临的挑战,提出多学科融合的元宇宙体系建设方向。
期刊
语文跨学科主题活动,能让生活成为学习源泉,让学习更好服务生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实现“五育”融合发展。在“创享语文”教学中,可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学校集体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地方特色活动”,设计开展“创享语文”系列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在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做到“跨”有限度、“跨”有梯度、“跨”有温
期刊
背景黑色素瘤是皮肤癌中最具侵袭性和转移性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高,预后差,这与肿瘤细胞有效的转移性定植有关,但它的机制仍难以捉摸。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其中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肿瘤转移和进展的关键,肿瘤细胞不仅可以在原发肿瘤微环境中释放局部信号,还可以向远端将要转移的部位发出信号,以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转移前生态位,这将促进转移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物质,参与了肿瘤
学位
目的: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 Surgery,FUAS)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术后常伴随疼痛不适,虽然快速康复模式对术后疼痛较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有所改善,但持续性的疼痛仍然影响患者康复,并降低了患者的手术满意度。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描述患者术后疼痛轨迹,确定患者术后疼痛的重点关注时间,评估患者术后疼痛原因,为建立FUAS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术后疼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