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杂、独特的海洋环境为海洋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提供重要支撑。海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化学和活性多样性是开发新的天然防腐剂和寻求新药的来源。本文对广西近海和南海深海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1株海洋新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如下:1、采用传统平板培养法从广西近海和南海深海沉积物中共获得222株海洋细菌,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近海沉积物中获得118株海洋细菌分属于4个菌门的40个种。南海深海沉积物中细菌则采用不同温度培养分离,其中在28℃条件下获得72株,分属于3个菌门的27个种;在10℃条件下获得32株,分属于3个菌门的19个种。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群。2、一株海洋新种的多相分类鉴定:菌株QZ-16分离自钦州茅尾海沉积物中,16S rRNA序列比对可知,该菌株与Formosa spongicola A2T和Formosa undariae WS-MY3T最为接近,同源性分别为95.5%和95.0%,相似性低于97%,推知为一个新种。在NJ和ML系统进化树上与Mesoflavibacter zeaxanthinifaciens处于同一分支上。综合该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同源性和化学指标等实验结果,可以判断QZ-16是Mesoflavibacter属的新种,命名为Mesoflavibacter maoweihai。3、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和盐水虾生物致死法测试了海洋细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生物毒活性。广西近海沉积物、南海深海沉积物28℃和南海深海沉积物10℃分离出的菌株中,菌株代谢物对四种指示菌都有抑制作用分别占其总数的72.5%、7.0%和89.5%。生物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共有18株细菌对盐水虾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中近海11株,占61.1%,深海7株(28℃:4株,10℃:3株)。有16株菌株既有抑菌活性又有生物毒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