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研究——以重庆市酉阳县何家岩村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乡村治理的基础性工具。文化是人民群众长期实践的结果,是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给人民群众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应充分挖掘与利用文化的功能价值,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实现乡村社会持久繁荣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乡村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乡村从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型。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力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乡村文化治理有利于化解乡村社会矛盾,实现乡村善治。何家岩村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北部,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村规民约、传统戏剧、宗族文化、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资源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数字化管理平台等现代文化设施。以何家岩村为调查对象,运用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文献法等方法收集资料,探析何家岩村文化治理现状、困境及路径优化对策,有利于深化人们对文化治理的认识,拓宽乡村治理研究思路,加快乡村振兴及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步伐。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何家岩村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价值,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发展和建设乡村。何家岩村依托物质文化载体、整合精神文化功能、挖掘与利用规则文化等方式开展乡村文化治理并取得一定成效,如运用文化潜在功能,推进了自治善治;凝聚村民力量,共筑和谐乡村;重视修身立德,涵养村风民俗;依托民俗活动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塑造共同价值观,打造了共有精神家园;营造绿色生态,共建美丽乡村;发展文化旅游,培育了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文化治理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社会工程。何家岩村将文化作为工具治理乡村社会,难免受复杂的乡村社会环境影响,其乡村文化治理面临诸多困境。如治理主体对文化治理内涵理解不够,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不强,网络技术运用能力不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何家岩村传统文化教化功能和凝聚功能弱化;步入新时代的何家岩村重视发展经济,传统文化治理与乡村社会发展融合度不够以及传统德治与现代法治作用未有效衔接,导致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衔接不够;何家岩村文化治理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及治理主体参与文化治理渠道不通畅。因此,何家岩村乡村文化治理既要寻找理论指导,也要立足实际优化乡村文化治理路径。首先,组织培训以增强各治理主体对文化治理的主动性,上下联动培育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网络技术提升乡村文化治理智能化水平;其次,培育和吸引新乡贤参与乡村文化治理,重构乡土文化价值,实现乡土文化复兴,提升乡村文化治理能力;再者,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衔接度,提升“自治、德治、法治”水平;最后,多举措建立乡村文化治理长效机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不能忽视文化在处理邻里纠纷、维护村庄和谐中的治理功能,也不能小看转型时期乡村社会变革对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影响。文化是村民共同创造的,需要全体村民一起传承和发展,其创造的价值由村民共同享有。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乡村文化治理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何家岩村的乡村文化治理有着浓厚的历史人文基础,将文化作为一种基础性工具,发挥文化的治理功能和价值,有助于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振兴。
其他文献
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PSHA)方法计算了我国中、低烈度区位于主要经济带内的28个大中城市50年超越概率3%和2%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比较中、低烈度区罕遇地震不同设防水准的影响提供了定量数据;计算了中、低烈度区50年超越概率3%和2%地震作用下对应的建筑结构的屈服加速度,评价其抗震能力。结果表明:50年超越概率2%对应的屈服加速度明显大于50年超越概率3%的对应值。根据分析结果,建议抗震设计规范将
期刊
为减少鸟害导致设备非计划停运,杜绝鸟害导致设备跳闸,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变电站立体防鸟害系统,通过多种驱鸟手段的协同互补,形成“主动驱鸟+被动防鸟”立体化结构,综合保护变电站免于鸟害威胁。在苏州地区鸟害较为严重的变电站应用220 kV变电站立体防鸟害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保护变电站不受鸟害威胁。
期刊
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是反映城市形象的一面镜子,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可以反映城市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如何提高环境卫生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只有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激发环卫行业队伍的源源活力。文章通过对环卫行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绩效考核相关理论及环卫行业绩效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系统性地梳理和研究,提出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期促进环卫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
期刊
为了实现鸟类与电网的和谐共处,提供一种智能控制人工鸟巢(变电站仿生防鸟害措施应用改进)。该鸟巢的研究与应用能有效弥补市面上人工鸟巢的使用缺陷,通过多个功能模块实现鸟类的有效吸引,使其不再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
期刊
<正> 以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鹤琴幼儿园”,已在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龙溪村饶家堡诞生,去年11月26日在饶家堡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仪式和开园典礼。1944年春夏之际,陈鹤琴先生曾率领数
期刊
传统村落作为重要的农耕文明遗产和乡村文化景观,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其保护和发展是关注的焦点。酉阳县位于重庆东南部,有“渝东南门户、湘黔咽喉”之称,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土家民族文化特征显著,文化景观遗存丰富,是重庆市内拥有传统村落数量最多的县,并在2022年被选取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本文以文化景观为研究视角,以酉阳59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传统村落档案
学位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定量参数预测直径≤2 cm磨玻璃密度肺腺癌浸润程度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直径≤2 cm磨玻璃密度的肺腺癌患者80例共90个结节,其中原位癌8个、微浸润腺癌34个、浸润性腺癌48个,将其分为研究组(浸润性腺癌)和对照组(原位癌及微浸润腺癌)。比较两组体积、三维长径、最大面面积、最大CT值、最小CT值、平均CT值
期刊
为了解国内建筑设计抗震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地震活动较频繁的天津市为例,调查建筑抗震标准的发展历程,介绍砖混结构房屋、农村自建房、历史风貌建筑、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抗震标准的实施情况;总结抗震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提高房屋建筑抗震防灾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目的:建立测定潞党参药材中四个苷类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Select HSS T3(4.6×250mm,5μm)色谱柱,乙腈-0.5%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20 nm,测定12批潞党参药材中紫丁香苷、党参苷Ι、Lobetyolinin和党参炔苷四个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四个苷类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
期刊
以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村的照明现状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宏观政策背景下村民生活节律的变化和乡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了乡村动态发展过程中的照明供需结构及何家岩村照明情况的诸多问题。研究发现,乡村照明因地域不同和发展速度不同,导致照明供需结构不平衡问题,而短期照明工程又难以满足乡村可持续发展需要,由此提出乡村照明环境改善的迫切性需求和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过程需求,并为乡村照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