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实现框架结构的震后性能快速恢复,提出了一种带防屈曲盖板的震损可更换钢梁构造,开展了9个震损可更换钢梁试件以及2个带RC楼板的可更换钢梁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框架结构的震后性能快速恢复,提出了一种带防屈曲盖板的震损可更换钢梁构造,开展了9个震损可更换钢梁试件以及2个带RC楼板的可更换钢梁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强度比、防屈曲盖板构造和RC楼板对钢梁的抗震性能和可恢复性能的影响。基于对试验结果分析,可得:(1)所提震损可更换钢梁构造,能实现试件塑性变形和损伤均发生在可更换连接板上而其他不可更换梁段处于弹性状态。(2)每次试验结束后均可方便快捷地更换连接板,相同参数试件更换前后性能基本一致,滞回曲线基本吻合,承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相当。(3)强度比是影响钢梁各部分强度匹配关系和最终破坏模式的关键。试验时,控制强度比在0.8以内,所有损伤集中在连接板上;强度比超过0.8,损伤会转移到不可更换梁段。设计时强度比越接近0.8,钢梁利用率越高,钢梁设计越经济。(4)不带防屈曲盖板试件屈曲严重,加载后期承载力下降明显;带防屈曲盖板试件的连接板屈曲现象不明显,试件承载力始终未衰减。(5)可更换钢梁对应部位楼板局部开洞的构造,对RC楼板与钢梁组合作用影响较小;带RC楼板试件与纯钢梁试件对比,承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有明显提升;试件同样能实现集中损伤、快捷更换和性能恢复。
其他文献
由于二苯甲酰甲烷(DBM)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多,现有制备工艺存在产品收率低,工艺复杂的缺点,因此开发经济、高效、环保的新工艺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单变量因子
目的:观察运动针法结合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疗效,并与普通针刺结合热敏灸进行比较,以进一步优化本病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观察的66例病例均来自江西省中医院针灸科住院部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照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方法,试验开始前所有患者均要签定知情同意书,根据简单随机化方法,利用
由于地下工程的不断推进,隧道贯通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陀螺仪在地下受限空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精度磁悬浮陀螺全站仪突破传统悬挂带陀螺仪的支承方式,采用磁悬浮支承系统和力矩反馈技术实现自动化测定真北方位角。磁悬浮陀螺全站仪属于高度敏感性仪器,其采集的转子电流数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何去除数据中的噪声,提高观测精度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论文以转子电流时频谱分析与多元滤波处理为主要内容。首先对转子电流数
黄土是一种以粉土颗粒为主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性质的特殊性,加之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黄土地质灾害或岩土工程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与时间效应密切相关的黄土变形及稳定性问题频频出现。在一定应力持续作用下,土体变形随时间而持续增长发展的过程,就是所谓的蠕变。虽然国内外从理论和试验方面对土体的蠕变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得到了许多有益的成果,但是由于土体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问题迫切地要求我们探寻新型能源。由于环保和可再生性,氢能被视为最重要的新型能源之一。产生氢气的方法有很多,如何环保而且高效地产生大规模的氢气却是巨大的挑战。令人鼓舞的是,水的电解反应完全可以满足要求,更重要的是,反应的原材料是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水。氢化反应(HER)是水的电解反应产生氢气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反应的效率和材料的特征密切相关。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催化材料成为了氢
目前大跨空间结构在多点爆炸荷载作用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步爆炸,但是生活中没有严格的同步爆炸,结合课题组的研究进展,本文对球面网壳两点异步爆炸进行研究。通过应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单层球面网壳结构数值模型,确定了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时空状态,然后研究了两点异步内爆炸下球面网壳的冲击波传播特性、超压分布情况和动力响应,为大跨空间钢结构的防爆抗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确定
2009年发明以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为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业已成为光伏发电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光电转换效率从3.8%提升到22.7%,但与37%的效率理论极限还有一定距离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质循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三大土壤动物之一,甲螨的数量和种类往往是土壤动物中最多的,它们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肥力促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白山一直以来就是研究山地生态系统垂直梯度格局的热点地区,而该地区围绕典型土壤动物开展相关垂直梯度格局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长白山北坡土壤甲螨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甲螨进行系统分类,通过取样调查长白山北坡10
水体中氮的脱除一直是环境治理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业已开发了许多脱氮方法。其中生物脱氮法以其突出的生态相容、高效益、低成本、操作灵活等特点得到广泛关注,使其成为水体脱氮的主要方法。然而生物脱氮法亦存在着处理废水周期较长的不足。而且,由于氮(N)是生物必须营养元素,所以当其在水体中的含量较低时,生物的存活数量大大降低,致使生物法在水体的深度脱氮处理应用中效率较低。而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水体的深度脱
众所周知,对有限群进行数量刻画一直是群论研究的热点.20世纪80年代,施武杰教授提出著名课题:“只用‘两个阶’刻画有限单群”,并先后证明了几乎所有有限单群可以由“群阶”和“元素阶的集合”完整刻画.在中俄两国群论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该课题在2008年得以完全解决.当然,对群进行数量刻画的关键在于所用数量条件的多少,人们自然期望尽可能地减少数量条件,用最少的数量去刻画群的最多的性质.因此,如何弱化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