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程的处理对象是某农药企业的清洗废液,该废液具有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有毒有害、储存运输困难等特点。针对该废液的特性,设计了一套混凝加膜浓缩处理工艺,将膜法浓缩与混凝预处理相结合,对混凝-膜工艺直接用于农药危险废液浓缩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并成功的应用于工程实践中。首先根据试验原水水质,选择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废液pH值、PAM投放量、PAC的投放量作为单因素进行烧杯试验,帅选出最佳的混凝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一号废液最佳混凝条件:PAC 3g/L,PAM 2mg/L,废液pH值9;2号废液最佳的混凝条件为:PAC 1.5g/L,PAM 1mg/L,废液pH值8;3号废液最佳的混凝条件为:PAC 0.3g/L,PAM 0.8mg/L,废液pH值8。结论:针对不同的废液,最佳的混凝条件不同,本次试验为下一步膜处理打下了基础,在后面的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实际废液水质按照相应比例进行投加。本试验接下进行了中试试验,对处理水样的浊度、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电导率、药物活性成分等各项指标进行连续测定、分析与处理,并记录膜通量数据,考察该工艺的处理效果及其膜通量变化,验证该工艺浓缩农药危险废液的可行性。工艺运行的试验结果表明:(1)混凝可以很好的去除浊度,去除效率达到95%。混凝沉淀出水满足了超滤膜进水的要求。(2)该工艺对COD、TOC的去除效果较好而且稳定。经过处理后,COD、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5%、98.6%。反渗透出水的COD为179mg/L,TOC为50mg/L,达到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求。(3)反渗透膜对离子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其对电导率的去除效果较好,反渗透出水的电导率在100μS/cm以内,出水水质很好。(4)该浓缩工艺对药物活性成分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均达到99.9%,出水满足该企业的内部排放要求。(5)经过清洗后,超滤膜、RO膜和纳滤膜通量的恢复率分别为96.8%、89.3%和99.8%;通过一个月的稳定运行,基本确定膜的清洗方式和清洗频率,为实际工程提供膜清洗的规律。结论:该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运行过程中膜通量稳定,多级膜浓缩农药危险废液可行。在中试试验期间,比较了盐酸、柠檬酸、氢氧化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清洗效果对反渗透膜,考察反渗透膜污染的原因以及膜清洗方案,据此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地恢复反渗透膜的通量的清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1)用反渗透膜浓缩处理农药危险废液时,膜污染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微生物。(2)柠檬酸、盐酸、氢氧化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清洗液对反渗透膜通量的恢复都有效果,但是都不能使膜通量恢复到最初的水平,单一清洗效果依次是氢氧化钠最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次之,盐酸较差,柠檬酸最差,其反渗透膜通量恢复率依次为70.8%、69.6%、48.5%、41.4%。(3)组合清洗效果优于单一清洗效果,其中,氢氧化钠洗-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洗-柠檬酸洗的组合清洗法的清洗效果是最好的,膜通量恢复率达到85.9%。(4)清洗剂的用量、清洗的压力、清洗的时间等对膜通量恢复效率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优的清洗条件,即0.1%的氢氧化钠+0.02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的柠檬酸,清洗的压力为0.4MPa,清洗的时间30min,清洗的温度25℃。结论:通过对反渗透膜的清洗效果分析,确定有机污染是造成反渗透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最终确定了反渗透膜的清洗方法:第一步:0.1%的氢氧化钠洗,第二步:0.02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清洗,第三步:3%的柠檬酸洗。最后将混凝-膜浓缩处理工艺应用于工程实践,设计处理量为5t/d,8小时运行。实践结果表明:(1)工艺运行较好,处理结果可靠,出水达到了该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求。(2)系统设计产水率为70%。系统运行期间的产水效率率大于了70%,达到了设计的要求。(3)本处理工艺运行期间膜通量稳定。4)本工艺每年将为企业减少50万的废液处理成本,可见经济效益显著。结论:该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能满足该企业的内控标准,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综上所述,应用多级膜浓缩农药危险废液在技术上可行、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一项经济高效的废水处理设备。